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nmsOOTqeLInOGWW9syuQ_Q
山沟儿里的“老黄牛”
他胸怀祖国,用一辆简易的自行车在山区险要累计巡检了数万公里的国防通讯线路。他心系百姓,千方百计带领村民摆脱贫寒窘境。他甘为人梯,与妻子一起办起山区学前教育,培桃育李。三十载铿锵铁骨,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对抗着厄运;用伟岸的身躯撑起了伏牛山村民的未来……
“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兵,就像我的名字一样平平常常……”他就是二炮“兵王”赵平普。
自1982年入伍以来,他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国家民政部和总政治部授予“全国拥政爱民模范个人”,荣获“二炮学雷锋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扎根深山25年,老班长走了一段充满艰辛却令人心生敬意的道路。
01“倾全家之力,守国防哨所”
在巍峨群山中,赵平普一呆就是七年,他用哨所的一盏小灯照亮着万家灯火。尽管军旅生活艰苦而单调,他却笑盈盈地说:“当时只想在军队熔炉里把自己锤炼为对人民有用的好钢,在山沟里吃点苦不算什么。”1992年初,部队决定成立夫妻哨所。老班长一封加急电报,动员起了远在老家教书的妻子王松华。从此,深山里孤寂的身影变成了两人并肩而立,他们共同守护哨所的岁月静好。
虽然妻子的到来给老班长减轻了负担,但他们依然过着购买柴米油盐都要翻山越岭的生活。冬季,大雪封山,道路完全无法辨认。为了确保线路通畅,他深一脚,浅一脚,手攀脚蹬,冒着掉进沟崖的危险,坚持维护通讯路线。零下十几度的天气,工具被冻上一层冰,影响正常使用,他就把工具塞到怀里解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寒暑不畏,风雨无阻,一心牵挂着线路安全,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超级英雄”。
但这个“超级英雄”却也有“狗熊”的时候。1993年2月28日深夜,怀孕8个月的妻子突然晕倒。窗外雪花如席、寒风大作,山中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阻挡了出行的道路。赵平普心急如焚,却只能用三轮车将妻子艰难地送往医院。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虽然妻子保住了性命,但胎儿不幸夭折,更为不幸的是,王松华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老班长撑得起边防哨所,却无法成全三口之家,用小家之牺牲,换取大家之平安。
02“工余助村民,为国育花蕾”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身为党员的他并没有因为家庭不幸而消沉。当老班长看到村民破旧的衣服、吃不饱的肚子、病重的家人和累累的债款时,他意识到让村民脱贫致富刻不容缓。
“怎样才能让村民摆脱贫困呢?”看到在山沟到处玩耍的孩子们,他有了答案。他说:“治穷先治愚,治愚办教育;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1995年底,他们夫妻俩有了免费办学前教育的想法。
很快,老班长就腾出两间住房,用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购买了教材教具,免费接收学龄前儿童入学,在业余时间辅导当地的贫困孩子。就这样,育蕾学堂办起来了。
尽管在上班之余,还要为这些孩子们传授知识很辛苦,但当看到为一年级输送了40余名学生,并且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赞誉,夫妻俩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和幸福。
良好的军民关系也为老班长保障线路畅通提供了暖心助力。
03“潜心学技术,甘当螺丝钉”
1985年,赵平普被派往兄弟连队学习深造。他利用这一机会阅览了60多册专业书籍,记了8万余字的学习笔记,熟练掌握了设备安装技术,为军队设备的改良换代奠定了基础。他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在设备的维护管理上,探索出了“密封出口、科学通风、控制进出”的创新性方法,使设备完好率达98%以上.
“我也有走出大山的机会……”部队曾点名他到机关工作,但都被他婉言拒绝了。“我心里深知,组织是让我学习管理设备的技术的,我不能学完技术一走了之。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
老班长不顾及其他出路,因为心中有着坚定的目标。他坚持做阵地设备维护和线路检修工作,始终让设备和线路保持完好。在阵地设备大检查中,赵平普所管理的设备一次启动成功,他本人连续八年被上级评为“阵地管理先进个人”。
老班长的经历让人不禁想起“愚公移山”的故事,老班长的坚毅笃定似乎是“愚”,但这“愚”却切切实实雕刻出了老班长如钢铁般的意志与岩石般的决心。
04“尾声”
老班长服从党的命令,听从党的召唤。不管环境如何艰苦,不论生活如何艰辛,老班长总是迎难而上。从一个哨所换到另一个哨所,不变的是老班长的坚定信念。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老班长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平凡而又普通,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坚守哨所25年,追随着五星的光辉,用无私奉献帮助农民走上了脱贫之路。
怀揣对祖国的热爱,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国防事业,没有怨言,没有索求,有的只是对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
我是主播蔡志豪,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