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洛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与洛龙区人民法院李楼巡回法庭再度聚首,召开“法院+高校”双向赋能枫桥工作站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共治座谈会,进一步深化双方在矛盾化解与法治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携手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会前,法学与社会学院教师以人民调解员身份参与洛龙区人民法院李楼法庭对一起社区基层真实案件的审理。同学们现场旁听,沉浸式感受司法的严谨与公正,对案件审理程序、证据质证及法庭辩论有了直观认识。
庭审结束后,大家就该案件展开热烈讨论。法学专业教师陈洪娇从专业角度深入剖析案件,依据法律条文和法理依据提出见解;法庭工作人员则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分享类似案件调解中的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双方思维碰撞,共同探讨出一套可行的调解思路,为解决该起社区基层纠纷提供有力支持。
此次座谈会是双方在“法院+高校”合作框架下的一次深化交流,自2024年11月15日双方就调解工作与实践教学合作开展商讨并挂牌双向赋能工作站以来,合作成效初显。此次会议决定在原工作站基础上融入“枫桥”理念,旨在传承和发扬“枫桥经验”,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座谈会上,法学与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谭音提出多项合作设想,建议安排法学学生在法庭开放日参与民众互动,提供引导讲解服务,既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又增进公众对司法程序的了解与信任。洛龙区人民法院李楼法庭庭长李雪对此表示赞同,认为这将为法庭工作注入新活力,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法学专业教师张如海进一步细化学生参与普法工作的方案,建议针对多发矛盾纠纷开展精准普法活动,由法院制作宣传材料并培训学生,再由学生将法律知识传递到社会各处,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纠纷。
法学与社会学院正处级组织员张姣云在总结发言中强调,要将合作项目品牌化推进,提升项目影响力,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此次座谈会的召开,标志着“法院+高校”合作进入新阶段。双方将以“枫桥工作站”为新起点,发挥各自优势,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