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下午,烈日当头,骄阳似火。我院法学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教工党支部党员在学院党总支书记高志卿同志、党总支副书记陈贯安同志的带领下,不顾酷暑难耐,驱车前往伊滨区寇店镇开展党支部调研活动。
下午2:40分,两个支部的教工党员佩戴党徽,奔赴活动第一个目的地——伊滨区寇店镇水泉石窟。在石窟负责人师广耀老先生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该石窟始建于北魏终建于唐,距今已1500余年,它的开凿时间比龙门石窟还要早,于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如今的石窟内有两尊主石佛、大小佛龛400余个,佛像、菩萨、罗汉等1000多个。“除了北壁有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的造像,其余皆为北魏时的佛像。石窟外南壁依山而刻的摩崖石碑,记载了我国许多地方的石窟历史,其中‘造十六王子行像十六区’的题记是我国最早的十六王子造像材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说起水泉石窟几十年来的保护历程,如何向上级争取资金、技术,如何说服教育百姓认识石窟的价值等,师老先生如数家珍,党员同志们对师老先生肃然起敬。
结束了水泉石窟的参观之后,我们来到了隐藏在小山丘之上的寇店镇五龙村,调研考察此地久负盛名、倍受青睐的牡丹石。五龙村作为牡丹石的原产地,家家户户以牡丹石为生。走进村落,便可见农户家门口林立的牡丹石,石色碧翠,质滑如玉,朵朵牡丹散布期间,俊秀、典雅、尊贵、大气。据当地人讲,要先把石料从山上运下来,再经过切割、雕琢、磨光、上蜡才能出售。成品分两大类:一类是修饰品,大多因势就势,略加修饰琢磨,有大有小,不失自然。另一类是雕刻品,飞禽走兽、花卉竹木、历史典故、传奇人物等各种各样、应有尽有,件件作品,神情兼备,惟妙惟肖。在场的老师们无不对工人们精湛的技术赞誉有加。
此次党支部调研考察活动,不仅使教工党员们领略到了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同时,也让大家感受到了山里人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并将其发扬光大,对于我们日后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大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