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120402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
二、专业简介
2005年9月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我校开始正式招收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现隶属洛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2017年行政管理专业增设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方向。行政管理(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是在原河南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借助我校优质的教师教育资源而开办的专业,这是全省乃至全国第一个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全日制本科专业。行政管理(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坚持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专业成立三年来,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与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协同并进,开展了多次重大的公共文化服务状况调查,多项科研项目顺利结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三、培养目标
行政管理(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实施以“行政管理为底色”、以“公共文化为特色”培养模式,主要培养充满家国情怀,掌握扎实的行政管理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熟悉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理论、政策法规与发展动态,具备较强社会调研和实务操作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文化行业从事实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标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家国情怀,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目标2.掌握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有民主、诚信、创新、法治、服务等现代行政和文化服务理念。
目标3.掌握公共文化服务专业理论和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政策与法规,具有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团队协作精神和求实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目标4.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够将科研成果与行业、企业对接,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目标5.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健康习惯,具有深入基层不怕苦不怕累的乐观心理,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毕业要求
1. 知识要求
本专业学生经过4年专业培养,在知识领域应能达到如下要求:
1.1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政治、历史、文学、艺术知识;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功底,能查询、阅读、归纳外文专业文献;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办公软件和查询资料、检索文献的基本方法。
1.2专业知识:具有较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扎实的专业核心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2.素质要求
本专业学生经过4年专业培养,在素质方面应达到如下要求:
2.1政治素质:政治方向正确,遵纪守法,坚持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方向。
2.2人文素质: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2.3专业素质:形成系统的专业理论素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掌握开展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和参与团队完成调研报告的素养,培养求实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2.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身体状况、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的人格,培养不断进取的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
3.能力要求
本专业学生经过4年专业培养,在能力方面应达到如下要求:
3.1学生的调研能力。要求学生要深入社会特别是公共文化机构进行调研,了解机构运行情况,将所学的理论到实践中去检验,去运用,并将经验带回学术殿堂,从而知行结合,经世致用。
3.2学生的研究分析能力。学生在学习期间,将学习的行政管理理论、社会调查和分析方法,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行业的专项技能,切实提高社会研究能力,积极参与行业发展,提升综合素质,体现自我价值。
3.3学生的表达沟通与自学能力。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选内容试讲、自主讨论,在课堂中锻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4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把实验室模拟、讨论会、经验交流会、读书会、名师讲座、实务专家经验传授等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鼓励学生撰写应用性的文章,并将研究创新成果与行业、企业对接,落地实用。
五、专业核心课程
本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学、社会学概论、文化学概论、公共政策学、公共经济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组织学、社会研究方法、电子政务、国家公务员制度、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概论、公共文化政策与法规等。
六、学制和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在校学习年限3-6年,提前或推迟毕业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七、毕业最低学分与授予学位类别
毕业学分:144学分。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详细内容参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