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传媒学院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始创于1958年。现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六个本科专业和语文教育一个专科专业,学生2000余人。文学与传媒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61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6人、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18人、硕士26人。另有享受国家级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管优秀专家3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和三等奖获得者3人。
文学与传媒学院重视教学工作,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拥有省级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省级重点课程《写作》和《中国古代文学》、校级精品课程《新闻写作》、《外国文学》和《文学概论》等。10余名教师在全省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学生参加河南省第四届、第七届师范技能大赛,获得全省第一名。在全省统考中,《外国文学》获得个人和总评两个全省第一。在全省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办学水平综合评估和全省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中获得两个一等奖。
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迅速,学术气氛浓厚,科研成果丰硕。汉语言文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为省级重点学科,语言学和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先后四次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专家讲学活动频繁。教师主编教材60余部,出版专著30余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全国核心期刊发表200余篇,其中5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重要期刊转载。主持或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10余项。
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生活动丰富多彩。现有河洛剧团、新季风文学社、三叶草文学社等社团。河洛剧团曾在校内外多次公演,并在电视台录制专场节目播放,影响广泛;多次参加“文化三下乡”活动和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获得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学生刊物《新季风》、《三叶草》和《新闻实践》,凝聚了一大批写作爱好者,成为学生发表习作、提高写作水平的摇篮。
政法学院
政法学院始建于1986年。学院下设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和社会工作三个本科专业,设有哲学和科技文化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和法律服务中心。在校生一千余人。
政法学院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39人,其中硕士生导师4人,教授、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年轻教师全都具有硕士学位。有多名教师被评为国家优秀教师、省优秀教师、省师德先进个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洛阳市优秀教师等,省管专家、洛阳市优秀专家各1人。
政法学院“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建设拓空间、以学科建设上水平”作为办学思路,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哲学为校重点资助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为省级优质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省级精品课。本院主持的“全程教育实习法研究”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名教师获得国家级“精品一课” 教学大赛奖, 3名教师获省级优秀教学、教书育人一等奖, 6名教师分别获得校教学大奖赛一、二等奖。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能力培养,在中学、司法机构建立了大批实践基地,保证了实践教学效果。
政法学院始终以“学术有方向,成果成系列”为导向,激励教师扎实有效地进行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专著20余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700篇,其中国家级期刊和重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摘和复印的30余篇。升本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2项,主持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地厅级项目100余项。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4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省级教育科学奖、优秀论文奖、优秀专著奖150余项。哲学和科技哲学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政法学院重视学术交流,经常邀请国内知名大学的学者、专家来我院讲学。历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考试通过率均居学校前列。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全省党政机关、政法部门、企业、教育部门等单位,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82年的历史科,1989年3月改称历史系。1994年增设旅游管理专业,2005年撤系建院,成立历史文化学院。经过近30年的发展,历史文化学院进入了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
历史文化学院拥有一支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专业教师53人,教授7人,副教授15人,讲师30人。硕士生导师4人。研究生学历 4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5人,硕士研究生32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占全体专业教师的78%,高级职称教师占41%。教师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人民大学等40余所院校,师承来源广泛,学缘结构合理。
历史文化学院现设历史学、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三个教学系。拥有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区域文化比较研究所、洛阳市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心、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洛阳市旅游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等研发机构。开设历史学、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三个本科专业以及一个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方向。建有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方法、旅游文化、酒店服务与管理等六个教研室。目前,在校本科生共1266人。
历史文化学院拥有设备完善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室、文物陈列室、资料室以及模拟客房和模拟餐厅。同时,学校的三星级酒店“拙耕园宾馆”为旅游管理专业校内教学及实习基地。资料室现有中文期刊杂志230余种,藏书2万3千余册。文物陈列室现有战国至明清文物300余件。此外,还在北京、南京、杭州、青岛等地建立了近20个旅游专业教学实习基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30年来,历史文化学院共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4000余人。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著名的历史文化旅游名城,为历史文化学院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沃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我们坚信历史文化学院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外国语学院
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教职员工6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1人,讲师29人。另聘请外籍教师6人,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外国语学院有英语和日语两个教学系,设洛阳师范学院基础英语教育研究中心。受省教育厅及洛阳市教育局委托,外国语学院承担着省、市级中学英语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外国语学院有良好的生源,历年招生规模稳定,第一志愿录取率达到了100%。
在多年的发展中,学院建设了一批设备先进、功能完备的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及微格教室,充分满足了外国语学院听力教学、学生听力训练及师范技能培训的需要。外国语学院建设有教师电子阅览室、英语调频广播电台、电教室和文印室,院资料室藏书1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00余种,满足了教师教学科研的需要。我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已形成了三个颇具特色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外国语学院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近年来,我院教师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四项,其中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列全省同类高校外国语学院首位。外国语学院积极探讨外语教学与教学改革,现有省级精品课程一门,校级精品课程六门。
外国语学院重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历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名为“阳光支教”的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几年中,“阳光支教”队员足迹遍及伊川、汝阳等县近十个乡镇,受到了当地群众、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2009年,外国语学院赴四川青川瓦砾小学阳光支教小分队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外国语学院有英语爱好者协会和日本语学习会两个学生社团。在团总支的指导下,这些社团组织开展了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2003年12月,英语爱好者协会被评为省级优秀社团,为我校争得了荣誉。
多年的辛勤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自2005年第一届本科生毕业以来,在全国研究生考试中我院英语专业学生有150余人分别考取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我院毕业生在基础英语教育工作中成绩喜人,成为河南省,尤其是豫西地区各中学的骨干教学力量。在洛阳市各中学担任教研组组长职务以上的教师有近百人,在两年一度的四届河南省中学英语优质课教学比赛中,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共8人,在洛阳市中学英语优质课教学比赛中,历届获奖者70%以上为我院毕业生。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是我校设立最早的教学院系之一。悠久的办学历史,为学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雄厚的办学实力。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三个教学系和1个数学研究所,有专职教师70余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5人,博士11人,硕士42人,硕士生导师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3人,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洛阳市优秀专家1人。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资料室藏书18000余册,订有中外期刊200余种。有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数学建模实验室1个,计算机实验室2个,实验用高性能计算机160多台。
近年来,数学科学学院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生成才为目标,注重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求真务实,团结奋进,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省、厅科研项目50余项,主编、参编专著、教材20余部,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400余篇,其中100多篇被SCI、EI收录。应用数学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基础数学教学团队是学校优秀教学团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学校特色专业。《高等代数》是河南省精品课程,《解析几何》、《数学分析》、《网页设计与制作》、《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校级精品课程。教师中有13人次先后获省师德先进个人、省百名职工技术英杰、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4人次先后被评为省、市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6人被评为洛阳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被评为洛阳市劳动模范,50多人次获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人被评为洛阳市双文明建设百星人物,3名教师在河南省高校职业技能大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数学科学学院是学校首批文明单位、洛阳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党总支是河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数学科学学院精心营造学生的成才氛围,“稳定的教学秩序,高效的学生管理”有口皆碑。学生工作量化考评连续6年被评为先进单位,连续6年荣获学生工作贡献奖,校运动会曾连续12年夺得冠军,新生军训多次获得第一,先后有11个班级被评为省级先进班集体。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先后荣获国家一等奖1个、二等奖8个,河南赛区一等奖40多个。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河南省高校师范生师范技能大赛中先后有多人荣获一等奖。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计算机二级考试通过率名列前茅。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素质,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是全校就业签约率最高的教学院系之一。近三年来,有160多名毕业生考取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设有物理学、物理学(光伏科学与技术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过程控制方向)等五个本科专业(方向)。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20人,博士14人,全日制在校生1200余人。设有大学物理、理论物理、电子电路、自动控制、通信、计算机、教材教法7个教研室及大学物理、电子技术、通信原理、电力拖动、PLC、DSP、电子实训等24个教学实验室,拥有激光拉曼光谱仪、磁性测量系统和小型计算中心等精密仪器设备,以激光拉曼光谱仪和磁性测量系统以及现代光学实验室为基础组建成了洛阳市激光光谱技术重点实验室,共拥有总值150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和9000余平方米的实验用房。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注重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办学实力雄厚。物理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激光光谱技术实验室为洛阳市重点实验室,光学校级重点学科,现代光学研究所为校级研究所,激光技术应用实验室为校级重点实验室,有4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校级精品课程,基础物理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近年来,本院教师先后主持、参加863、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6项,省级项目30余项。在《Phys.Rev.Lett》、《Phys.Rev.A》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7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60余篇,一批创新性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60余项,并拥有多项专利。
学院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严谨的办学思路,科学的管理体系,注重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挑战杯”大赛中屡获殊荣,“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队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服务团队。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2名,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19名,高级实验师2名,博士32(含4名在读)名,硕士28名。博士生导师1人, 硕士生导师4人。拥有化学、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三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余名。
化学化工学院目前主持完成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20余项省部级项目。下属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教学7个教研室及相应的12个基础教学实验室,20余个研究室。化学专业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个学科先后被评为省级和校级重点学科,绿色杂化功能材料实验室被评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基地,中草药中间体技术实验室被评为洛阳市重点实验室,分子科学实验室被评为校级重点实验室。有机化学基础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基础课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基础化学教学团队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有机化学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拥有价值1000多万元的大型仪器和良好的实验条件:现有德国布鲁克公司生产的Bruker APEX-II CCD X-射线单晶衍射仪, 瑞士布鲁克公司生产的400兆核磁共振仪、美国热电公司生产的菲尼根离子阱液质联用、Flash 1112元素分析仪、安杰伦7890A气相色谱仪、美国尼高力公司生产的Nicolet Avatar-36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沃特斯公司生产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UV-30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F4500荧光光谱仪、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日本精工生产的SEIKO-EXSTARTG/DTA6300同步热分析仪和意大利生产的MILESTONE-MICROSYNTH微波有机合成仪等。
化学化工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治学严谨,求真务实。近年来,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中、外文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0余篇,被SCI、EI收录46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或教材30余部。本科生考研率连年攀升,2008年达到52%。
信息技术学院
信息技术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方向)五个本科专业(方向),在校全日制学生1200人。下设大学计算机教学部、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实验中心等教学与科研机构。实验中心现有计算机软件、组成原理、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单片机、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PLC、EDA、DSP、电子商务、综合布线等实验室,直接管理设备总价值2000余万元。
信息技术学院现有教职工84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系统分析师等30人,博士和在读博士7人。教师中多人获河南省青年科技专家、优秀教育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近年来获省科技进步奖、优秀教学成果奖10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承担横向联合项目15项,获资助100余万元。主持或参与厅级科研项目8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被SCI、EI收录60余篇。《多媒体技术基础》、《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是校级精品课程。
信息技术学院突出“应用”特色,精心营造学生的成才氛围,实验室全方位开放,为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参加各类竞赛提供服务。近年来学生参与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在河南省高校师范生师范技能大赛中,有5人荣获一等奖;2008年以来在河南省ACM程序设计大赛中,成绩名列河南省高校前茅;在河南省“电子商务e路通杯”大赛、全国首届电子商务“三创”大赛、全国程序设计大赛中,我院参赛选手均取得优异成绩,在国内、省内形成较大影响。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是全校就业签约率最高的教学院系之一。近三年来,有160余名毕业生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四川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重点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有20余名学生到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首尔大学以及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爱尔兰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64人,其中正教授8人,副教授16人,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以上学历教职工人数45人。国家级裁判3人,国家一级裁判16人。省骨干教师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建院5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5000多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600余人。
体育学院现有4个教学系,5个本科专业(方向)。有校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名牌专业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8门。
体育学院教学训练设施完备,室外教学训练场地面积32016㎡,室内教学训练场馆建筑面积17892㎡。有人体解剖、人体生理、体育保健、运动心理、测量评价、人体标本等实验室。教学、训练、实验等仪器设备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体育学院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致力于科学研究。近年来,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撰写著作、主编参编教材70余部,承担国家级、省级、地厅级科研课题及项目56项。
体育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竞技能力,在参加全国、全省各类比赛中成绩优异。2005年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荣获团体总分一等奖;在2005年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李俊丽、金龙同学分获女子散打、男子自行车两块金牌;张玥同学2005、2006、2007连续三年荣获全国大学生射击比赛冠军,并三次打破该项纪录。2007年12月,河南省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检查评估排名:一类学校(第三名)。
音乐学院
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已有近30年的办学历史,是培养音乐教师、舞蹈教师和文艺团体表演人才的摇篮,是河南省省级音乐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音乐学院现设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音乐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目前在校普通生1600余人。
音乐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6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1人,讲师23人,博士2人,硕士以上学历者33人,并聘请有中外知名兼职及客座教授多人。音乐学院注重以科研促教学,成效显著。近年来,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68篇,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12篇;完成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一项,获准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规划办课题一项;完成省部和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27项;出版著作、教材70部;获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励34项;艺术成果获奖19项。
音乐学院办学条件优良。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的艺术大楼内拥有设备一流的演播厅和排练厅。各种功能教室齐备完整,设有先进的数码钢琴教室4间、多媒体电脑音乐教室1间,有200平方米舞蹈教室4个、琴房200余间,钢琴200多架,500余台(件)中西乐器,千余套演出服装以及丰富的图书音像资料,为全院师生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音乐学院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体系为学生搭建施展才华锻炼成才的平台。近三年来,学生在国内及省市各类艺术竞赛活动中共获奖160余项,获奖等级、项目、数量均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学院多次代表洛阳市与奥地利音乐家代表团、澳大利亚管乐团、俄罗斯音乐家代表团等进行合作交流演出受到普遍的赞誉;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的前身为洛阳师专美术系,2005年在原美术系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美术学院。几十年来,在一代代教职工的努力下,学院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教学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教学特色和教学理念日趋成熟。在发展的同时,学院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美术学院下设美术系、艺术设计系、造型艺术系和美术理论研究所,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专职教师5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7人,讲师23人,博士4人。
美术学院教师的科研、创作实力雄厚。近年来,教师发表作品数百幅,在国外举办个人作品展6次,10人20余次参加全国性美展,其中连续在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都有作品入选。3人次参加国际艺术交流,1名教师在亚洲雕塑大赛中获奖,1人入选第二届北京双年展。近三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国家级核心上发表31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数8次,其中国家级奖励3个。
学生作品获奖成果丰厚,在2008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学生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在1996年至2008年举办的河南省第五至第十一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共获奖155个,其中一等奖45个,二等奖59个,三等奖51个,在全省名列前茅。
美术学院具有高标准的画室、教室、电脑教室、资料室,设施完备的数码实验室和雕塑、版画工作室、展览条件优越的美术馆等,良好的条件能为学生的成才提供有力的支持。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建立于2003年,其前身是教育科学研究所,经过数年建设,现已具备了较强的本科办学力量,满足了培养合格本科生的基本要求。师资队伍结构合理,适应了本科教学、研究需要:现有教职工41人,专职教师25人,高级职称教师9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6人。专业建设规范,适应社会需求:设有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三个普通本科专业,以及学前教育(专科)、初等教育(专科)、小学教育(专升本)、学前教育(专升本)四个成人教育专业。实验室建设初具规模,满足教学基本需要:建有非线编实验室、影像技术实验室、基础心理实验室、团体心理咨询实训室、儿童行为观察室等。科研管理规范,研究成果丰硕:建设校级重点学科1个,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完成科研项目7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15部,教学科研奖励70多项。机构设置合理,保证工作有序开展。设有教育技术学系、心理学系、学前教育学系、公共教学部以及实验管理中心,建有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心理与发展研究中心、心理咨询中心。还有院办公室、院资料室、院成教办公室,以及党总支、团总支、工会、学生会。
商学院
商学院设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四个本科专业,有三个研究机构。现有专兼职教师4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0余人,博士8人,硕士33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4人,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1人,校科研标兵1人,教师师承广泛,结构合理。
商学院围绕本科教学这一中心地位,倡导教学与科研并重,科研为教学服务。教师教学成果突出,有校级精品课3门,分别是市场营销学、微观经济学和创业管理;规范教学管理,教学水平高,先后有6位老师在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奖赛及双语教学大奖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获科研奖励一等奖多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主持、参与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
商学院注重学生管理,精心营造学生成才氛围,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在挑战杯创业大赛、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得全国及省级大奖。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实践成果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毕业生过硬的专业本领,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在未来的发展中,商学院将振奋精神,以崭新的姿态拥抱灿烂的明天。
生命科学系
生命科学系现有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学生近500人,经过几年办学探索,已形成自己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五大方面。
一、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合理,创新意识强。共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11人,博士12人,硕士15人。有多名教师获得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洛阳市“中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教学标兵”等荣誉称号。近五年来完成各级教学改革课题40多项,获奖16项。
二、教学科研条件优越。现有教学科研用房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有实验教学中心、资料室、生物园地、应用植物研究所和各类实验室等。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齐全,仪器设备数量达1000多台套,设备总价值达1000多万元,能够满足教学和科研实验需要。
三、教学效果优良。重视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成果显著。《植物学》已成为校级精品课程;首届河南省大学生生命科学实验技能大赛中,我系学生取得了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优秀奖4名的优异成绩,位居全省高校前列;第八届河南省师范毕业生技能大赛中,我系学生获得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的理想成绩;“赢在常熟——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我系创业项目康视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优秀奖”,这也是我省唯一晋级决赛并获奖的项目。每年考取研究生和公务员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百分比名列学校前茅,其中2010年考研录取率达到57.3%,名列全校第一,刷新了学校学生考研的纪录。
四、科研风气浓厚。近五年来,全系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460余篇,其中17篇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并被SCI、EI、ISTP等收录,280余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7项、地厅级科研项目60余项;获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近50项;出版教材、专著12部。
五、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近3年,已向社会输送优秀本科毕业生400多人,毕业生分布在学校、科研机构、制药厂和生物制品企业、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等。每年高质量就业率名列学校前茅。
管理科学系
管理科学系设有公共事业管理和行政管理两个全日制本科专业,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教研室,在洛阳市涧西区、洛龙区等地建有专业实习基地。管理科学系现有专业教师2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人,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教师24人。教师师承来源广泛,分别毕业于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院校。
国际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于2007年6月,是我校为适应开放办学需要而创设的一个对外合作交流平台,也是一个展示我校教学科研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的窗口。国际教育学院实行专业教学依托相关院系,学生由国际教院统一管理,独立运行,自主发展的管理模式。目前学院拥有旅游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游戏开发)和应用电子技术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校生近500人。并拥有一支精干高效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与管理队伍。
国际教育学院依据国务院《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特点和社会对人才市场的需求,在教学上突出强化专业技能和外语技能的培养,严格学生管理,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专业技能强,外语水平高”的应用型人才,为我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合作办学项目介绍
招生对象:本项目招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招生对象为参加全国统一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并达到全省统一录取分数线要求的高中毕业生。
培养模式:依托我校优良的学风和办学优势,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单独成班,统一管理,由中外双方优秀教师共同授课。注重项目实训,强化外语和实际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就业。
学生在洛阳师范学院学习三年,成绩合格者颁发洛阳师范学院专科毕业证书。毕业后,学生可自由选择出国深造、国内专升本或直接就业。如果选择出国深造,须通过外方学校组织的专业和外语考试,成绩符合要求者可到合作院校攻读学士学位。
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8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1人、讲师38人、博士11人、硕士43人、双师型教师23人。现有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5个专科专业。设有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就业指导、对外合作、资格认证和学生实训等专门机构。拥有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嵌入式系统、电子技术、DSP、PLC、电子商务等实验室;拥有多媒体、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综合布线等实训室;和洛阳艾克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见龙在田”软件工程研发中心,还建立有30多个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教育改革发展之路。坚持派送学生去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实习,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教育,使产学合作办学成为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基本办学模式,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品牌。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省预科培训基地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省预科培训基地成立于2005年,是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三所预科培训基地之一,负责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省城建学院、许昌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四所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培训任务。
少数民族预科班招收对象为参加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入学考试的少数民族考生。按照教育部规定,少数民族预科生录取分数线不得低于本科相应批次学校投档分数线以下80分。预科生志愿随我校本科二批单独填报。预科班录取工作安排在本科二批内进行,报考预科班符合投档条件的考生按预科志愿投档。
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班生预科阶段学制为一年。预科学习期满后,经考试成绩合格者,由我校发放本科录取通知书。考生持录取通知书随下一年新生到校报到,进行为期四年的本科学习。学习期满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相应科类学士学位。
按照河南省有关规定,预科生第一年培养期学费20000元。一年后升入本科后其学费按普通本科生的学费标准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