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环境遥感与古迹保护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 2017年8月获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文批准启动建设,依托单位为洛阳师范学院。
中心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行业发展需求,建立环境遥感与古迹保护关键技术研发、验证和工程化平台,搭建高校、企业、政府间合作交流平台,开展环境遥感与古迹保护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遥感与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的研究成果在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推广应用与转化,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为政府部门与企业提供遥感与文化遗产数字化方面的工程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有效提升我省在遥感与文化遗产数字化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水平,对我省的环境与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撑。
中心现有在岗研究人员32人,中心外聘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兼职研究人员7人。研究人员中高级职称16人,拥有博士学位19人;获得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人才称号20余人次,拥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中心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拥有环境遥感与生态保护研究室、文化遗产资源智能化采集与保护修复研究室、文化遗产文化元素智能化提取与处理研究室、文化遗产文化内容智能化生产与传播研究室,拥有高性能计算节点、存储服务器、大疆无人机等先进仪器设备,2017年以来新增设备等资产累计1000余万元,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中心以解决环境遥感与古迹保护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为目标,在环境与古迹保护领域涉及的图像处理、三维建模、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大规模知识图谱、内容分发、虚拟现实等方面开展理论与技术研究,积极开展环境遥感与古迹保护相关技术的集成与应用、物理模型试验、仿真模拟、工程应用、咨询与技术服务、成果产业化推广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