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意大利研究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01日 点击量:

意大利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同年成功列入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中心依托洛阳师范学院,下设中意文化遗产资政与意大利语言研究室、中意文化遗产资源智能化采集与保护修复研究室、中意文化遗产文化元素智能化提取与处理研究室、中意文化遗产文化内容智能化生产与传播研究室等研究部门。中心职责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中意文化遗产资政研究与意大利语教学:专注中意文化遗产的政策分析和意大利语教学,研究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效果与建议,提升意大利语教学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支持文化遗产的智能化研究与应用。

2. 中意文化遗产资源智能化采集与保护修复:打造中意文化遗产智能化数据采集、保护和修复技术,应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工具,提高文化遗产的保护精度和修复质量,确保其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

3. 中意文化遗产文化元素智能化提取与处理:发挥智能技术在中意文化遗产中元素提取和处理的应用,利用数据分析和计算机技术提取文化遗产中的关键元素,优化其信息管理和应用效果。

4. 中意文化遗产文化内容智能化生成与传播:通过智能化技术生成和传播中意文化遗产内容,开发创新的数字内容生成工具和传播平台,提高文化内容的可达性和传播效果,促进文化遗产的全球化传播。

5. 中意文化遗产数字化人才联合培养:培养中意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的专业人才,通过跨国合作和实践培训,提升人才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应用中的技能和能力。

中心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4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2人。研究人员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2人。中心还聘请意大利驻华使馆科技参赞Plinio Innocenzi、意大利萨萨里大学校长Massimo Carpinell、都灵理工大学副校长Bernardino Chiaia、驻外使节陈秋萍等担任特聘研究员,成立有学术委员会,并聘请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研究室主任柴跃廷、瑞典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吴季松等为学术委员会委员。

近年来,中心获批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意智慧城市合作研究室项目”,资助科研经费203万元,实现了政府间重大科技研究项目的突破。获批国家级项目19项,省部项目30余项。中心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为各级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交咨询报告近百份。中心主任梁留科教授围绕中意智慧城市建设、“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文化交流等提交提案20余项,受到新华网、中国网、《中国科学报》、《河南日报》等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采访报道,并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多项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中心联合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等意大利高校培养了国别研究人才36人。

今后,中心将立足国内实际情况,聚焦国家重大政策需求,不断提高研究质量,大力增强决策咨询能力,努力建成具有专业优势和重要影响的国别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