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学校历史沿革
1. 洛阳师范学院始建于1916年;
2. 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定为现名;
3. 200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4. 2011年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
5. 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6. 2020年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
7. 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30606人,其中本科生30017人,研究生572人。全校教职工2020人,专任教师1750人。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河南省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02学院设置和专业结构
学校现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电子商务学院、食品与药品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2个学院,2个公共教研部,73个专业,57个招生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
03学校办学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立足豫西、服务河南、面向全国,坚守教师教育主责主业,积极发展新文科、新工科,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师范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扩大研究生教育,拓宽继续教育,拓展留学生教育,形成人才培养结构合理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格局。
学科发展定位:以教育学、文学、理学、艺术学为主干学科,大力发展历史学、管理学、工学等学科,积极发展法学、经济学等学科,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培养目标定位: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河南基础教育为宗旨,坚持“德育为先、素质为本、实践取向、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协同育人新体系与新模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扎实学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04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校训:敬业奉献、为人师表
校风:厚德博学、励志笃行
教风:德以修己、教以育人
学风:勤学善思、知信达贤
05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发展思路突出两大特色,一是教师教育特色,二是河洛文化特色。
(1)教师教育特色
①坚持教师教育主业
学校始终坚持教师教育主业,将培养优秀教育师资、服务地方教育发展作为办学目标,1988年受到原国家教委表彰。2020年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将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办学目标纳入《洛阳师范学院“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据不完全统计,豫西地区40%以上的基础教育师资、38%的中学校长、56%的中学教学名师都来自我校。
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创办“中学名师培养实验班”“教师教育‘2+1+1’实验班”“教师教育‘大地明师’研习班”,开创小学全科教师订单式招生、培养的“洛阳模式”,持续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学校先后获批教育部“中学名师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河南省首批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获批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校长研修院建设单位,作为牵头单位获批河南省豫西片区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
③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建有教师教育技能实训中心,设置微格教学实训室、智慧书写技能实训室、板书与简笔画实训室、远程教学观摩室等实践教学场所。建有370余个校外教育实践基地。连续举办32届“十佳未来教学明星大赛”,组织学生参加河南省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比赛,先后13次获得团体一等奖,位居省内第一。
④培育高质量教学成果
学校19个师范类专业中,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7门。2018年,《乡村幼儿园“天地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项目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2年,《以文化遗产教育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⑤服务基础教育发展
学校牵头编制《洛阳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洛阳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9-2022)》《洛阳市学前教育条例》等规划、文件。2022年,学校与洛阳市政府共建洛阳市基础教育研修院,促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近年来承担“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以及洛阳市各类师资培训项目,累计培训5万余人次。
学校持续援疆20年,共派出了25批85名优秀教师和2161名学生援疆支教,受到教育部的高度肯定,并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学校援疆支教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2)河洛文化特色
①开设河洛文化类课程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通识素质必修课“河洛文化概论”,开设“河洛剪纸艺术》《三彩艺术设计与制作”等公共艺术教育实践课程,开设“河洛名胜”“古琴艺术”“河洛大鼓赏析”“河洛古代青铜文化概论”“河洛古玉文化研究与鉴赏”“龙门石窟音乐图像文化研究”等文学艺术课程、“洛阳古都史”“河洛典故”“千唐志斋墓志鉴赏”“洛阳区域考古概论”“河洛地区出土墓志整理与研究”“洛阳唐代墓志研究”等历史遗存课程、“少林武术”“南无拳”“通臂拳”等体育课程。
②河洛文化融入第二课堂
成立大学生河洛文化国学研修班,开展系列研习和传播河洛文化的活动。开设“河洛大讲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影响较大的品牌活动有龙门诗会、天香合唱团、青年民族乐团、华夏霓裳社团、河洛文化周等,都具有大量的河洛文化元素。河洛文化育人网站——河洛星辰网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网络栏目”提名奖,系河南省唯一获奖高校网站,连续七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百佳网站”。
③河洛文化传承创新研究
2002年成立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是河南省第二批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的研究基地。获批河洛古籍保护与整理研究中心、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河南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河洛体育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河洛艺术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基地等。
获批国家艺术基金23项,大多是河洛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项目。如“中州派古琴艺术表演人才培养”“三彩艺术创新人才培养”“舞蹈《河洛·颜子兮》”“皮影小戏《讲述丝绸之路上的千年故事》”等。
④河洛主题文化校园建设
校园建设以“根在河洛”为核心主题,以汉魏建筑风格为基调,是国内第一座建在大学校园里的主题文化园。书院式的建筑,校园景观,校园大门、道路、水系、楼宇的命名,全部采用河洛文化的专属元素,风格高度统一。“孕育河洛之境 挖掘河洛之根 培育河洛之子 弘扬河洛之魂”获批河南省第一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品牌重点建设项目。
⑤河洛地方特色馆藏丰富
建有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中国石画艺术馆、洛阳铲博物馆、河洛地契博物馆、“根在河洛”洛阳档案史料展览馆、中国三彩艺术馆、河洛美术馆等,充分展现河洛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馆藏常年向学生开放,成为学生文化艺术教育的有效载体。
⑥输出河洛优秀传统文化
与老挝汉澜管理学院联合举办境外办学机构—河洛学院老挝分校,开设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三个专业,探索“中文+”国际生双校园培养模式。河洛学院老挝分校设立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人文交流中心,将河洛文化和国际中文教育融入学科专业建设。学校获批河南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