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下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025-2026学年第二次集体备课会在A6-103召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会议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副部长、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李广主持,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部长、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郎晓林出席并作总结讲话。

会上,李广简要介绍课程整体安排与教学要点。他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一新生公共必修课,共2学分36学时,涵盖12个专题,需明确三大核心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情绪觉察能力、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提升同伴心理状态观察与支持能力,并从认知、情感、行为、社会适应四维度锚定教学效果,统一教学资料使用规范与“亲和共情、张弛结合”的讲课风格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教师郭丹以“大学生的社会认知与自我意识”专题进行说课,围绕教学目标、内容设计、实践活动及教学反思展开。
郎晓林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育人体系的核心课程,是“1+N”课程体系中的关键“1”,全体教师需高度重视。他对课程教学提出四点明确要求:一是持续学习,不局限于教研室资源,主动丰富心理健康知识储备,提升教学专业性;二是精准备课,吃透教案内容,结合新生心理特点补充教学资源,增强课程针对性;三是研究学情,深入了解教学对象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四是教研相长,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研究,提升课程质量与育人实效。

此次集体备课会凝聚了教学共识,后续课程切实将心理健康知识转化为学生成长能力,为培养身心健康的时代新人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