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学生对教育教学的热情,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和创新思维,教育科学学院于4月9日举办了“传薪者,教学赋能计划”微课比赛。大赛按照学科分为语文组、数学组、综合组三个小组,邀请学院周显峰,吴卫妮、韩晓琴、付青、刘亚楠、马小媛、伍雨菲等多位老师担任比赛评委,共有51位选手积极参与。
比赛内容包含教案设计与微课展示两部分。教案设计考验选手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剖析、教学目标的精准设定以及教学环节的精心规划,充分体现教学设计与创新能力。而微课展示要求选手在八分钟内,凭借清晰讲解、巧妙互动和多样教学手段,将知识生动呈现,全方位展现教学风采与技能。
选手们带来了各具特色的选题。有的从生活取材,如以《老母鸡》为主题,用亲切方式将生活常识融入课堂;有的对经典文学进行演绎,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借故事传递人文关怀与思考;还有的弘扬传统诗词文化,例如《静夜思》《黄鹤楼》,她们在讲课的同时,巧用教具,增强教学直观性与趣味性。这些丰富多元的选题,无一不彰显着选手们天马行空的创新思维与对教育事业炽热的满腔热忱。
评委们在赛后反馈中指出,此次微课比赛呈现出多面性。在讲解环节,多数同学语言表达清晰,语速语调得当,知识传递较为顺畅。然而,仍有部分同学存在明显短板,口头禅频发且语言表述繁杂冗余,在讲解生活常识类微课时,更是难以抓住关键信息,严重影响知识传递效果。
在互动环节,情况同样优劣并存。一方面,部分同学凭借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新颖且有效的互动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另一方面,也有同学设计的互动流于形式,所提问题缺乏启发性,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评委们希望未来同学们能够更加锐意进取,成长为教育领域中熠熠生辉的新星。
这场微课大赛不仅是教学技能的竞技,更是教育理念的交流盛会。比赛中,选手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评委老师的专业点评让大家收获颇丰。大赛为学院营造积极的教学研讨氛围,激励更多同学投身教育实践与创新,在教育道路上绽放光彩,为教育事业注入新活力。






(文、图:王俊娣)
(初审:王俊娣 复审:蔡云改 终审: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