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2月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裁剪、缝制、熨烫、成衣……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蝴蝶妈妈的世界”非遗产品扶贫车间,多姿多彩的苗族服饰、各种刺绣产品和蜡染制品映入眼帘。通过培训上岗,绣娘们坐在家里就可以接到订单。目前,苗绣产业在贵州已经带动了大约50万妇女就业。从大山深处苗家的日常生产生活,到引领全球时尚的高级定制秀场,承载着数千年民族记忆的苗绣正被赋予崭新的意义。
苗绣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华刺绣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的苗族聚居区。据史料记载,唐朝贞观年间,黔东南地区苗人首领谢元琛身穿用蜡染刺绣之法制作的“卉服鸟章”,入朝觐见。唐太宗李世民命画师描绘其形象,绘制成著名的《王会图》。明代时,生活在贵阳一带的苗族群众用彩线挑成“土锦”,织花布条、绣花衣裙。清代时,生活在黔东清水江流域的苗族妇女刺“锦衣”、绣“苗锦”……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苗族妇女善于织绣的记载。一代代苗家妇女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用刺绣的方式记录着历史和文化,创造了“穿在身上的史书”。
苗绣图案丰富,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龙,是苗绣中比较常见的图案,寄托着吉祥、富贵等美好的寓意,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蝴蝶图案源自蝴蝶妈妈的传说,古老的故事,就这样在翩翩起舞的蝴蝶纹样中流淌……不同的绣娘,创造的苗绣图案也各不相同,她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许多造型简洁、充满美感的艺术形象。2020年4月和5月,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屏幕上两次出现苗绣公益广告,向世界传达这样一种声音:“它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刺绣,它是用刺绣表达的哲学认知,它蕴含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因密码。”
我们党历来重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扶持下,古老苗绣焕发出勃勃生机。2006年,苗绣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范围内,各级政府开启了大规模、深层次的苗绣文化发掘保护工作。通过命名苗绣代表性传承人、开设苗绣传习所等措施,促进苗绣传承与发展。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伴随着苗绣主题博物馆建设、苗绣展巡展、《苗绣图源》等书籍出版,以及各类以苗绣为主题的作品问世,这一文化珍宝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欣赏。
进入新时代,苗绣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大显身手。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调研并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在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扶贫车间,他鼓励乡亲们把苗绣发扬光大,用产业来扶贫,用产业来振兴乡村。总书记为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点赞”,让各族群众备受鼓舞。
广西苗绣技艺传承人杨云,在贵州安顺采风时被地戏脸谱所吸引。地戏脸谱是用木料雕刻上彩晾干制成的,形象立体,惟妙惟肖。杨云深受启发,她在苗绣剪纸垫绣的基础上,用棉花代替剪纸,一层一层地把需要凸出的部位垫出一定高度,再施以各种针法进行刺绣,创造出“3D立体垫高绣法”,为发展苗绣产业立下新功。
贵州松桃苗绣传承人石丽平,致力于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扶贫产业。她长期深入乡村,动员村民参加苗绣技能培训,培养了2000多名苗绣能手。为了让乡亲们不出家门就能创业就业,她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这种灵活的就业模式,实行“计件为主+效益+产品提成”的计薪办法,带动300多户贫困户脱贫、4000余名妇女就业。在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苗绣已经发展成为知名优势产业。
苗绣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让苗绣实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是各族干部群众共同的责任。作为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对口帮扶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锁定苗绣产业,一方面聘请老师免费为绣娘提供培训,培育起两个手工技艺村落,另一方面引入杭州外贸企业、电商策划平台等,对苗绣产品和苗绣村落进行市场推广。广东省湛江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开展东西部协作以来,深入挖掘特色资源,推动包括苗绣在内的特色产品走出大山、跨过大河,成为带动当地发展的“金钥匙”。搭乘鲁渝协作东风,山东省聊城市帮扶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建立苗绣非遗工坊,开展苗绣技艺培训,以订单式生产方式促进群众创业增收。
与苗绣一样,图什业图刺绣、海伦剪纸、奉节木雕、佤族织锦技艺、喀什维吾尔族铜器制作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传承中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尖力量”正持续转化成为振兴力量、百姓福祉。
2021年国庆前夕,海南黎族苗族群众将一幅巨幅拼布捐赠给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绣娘们采用古老的黎锦和苗绣技艺,编织出中国地图和五星红旗的图案,织成一幅长16米、宽5米的“民族团结大拼布”,展现了各族人民对祖国大家庭的无限热爱。这深情激荡神州,激励各族儿女齐心协力,奋发有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留住老手艺,编织新梦想。
来源:中国民族报(2022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