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民主党派>>正文
一张白绸巾的故事
2023-05-03 22:45     (点击: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是由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所创建,具有政治联盟性质,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事业的政党。民革由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于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成立。

在民主革命中孕育与诞生的民革,和重庆有不解之缘。

抗战相持阶段,不少国民党上层人士对蒋介石的反共、投降政策已有深刻认识,他们支持中共倡导的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虽时有表现,却没有团结成为力量,影响有限。

1943年2月,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支持下,谭平山、王昆仑、陈铭枢等打破禁忌,组织了民主同志座谈会。

到1943年8月,民主同志座谈会着手筹备组织工作,组织的名称最初为中国国民党民主同志联合会,后来定名为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从1944年上半年起,即开始以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名义吸收成员和开展活动。

1945年10月28日,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在重庆特园举行第一次全体大会,宣告成立。

在民联组织建立的同时,另一部分国民党爱国民主人士也在酝酿成立一个组织。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帮助下,李济深、何香凝派人同冯玉祥以及滇桂川等地方实力派取得联系,争取在反对蒋介石独裁中一致行动。1946年4月14日,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在广州成立,公开宣布促进中国之民主运动,反对法西斯独裁专制。

民联、民进都和中国共产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接受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帮助,成为之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里有一件很特别的文物——一张白绸巾。

白绸巾上面既没有人,也没有景,仅有6行毛笔字。涉及的(谭)平山、(柳)亚子、(郭)春涛、真如(陈铭枢)、蕴兄(朱蕴山)、(何)香凝、(李)济深等人,都是中国国民党的资深党员,民革的创始人和领导人。这其实是一封特殊的信,诞生于70多年前,由李济深1947年在香港所写。

抗战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统治集团不顾国内外反对,摩拳擦掌准备内战,对反对内战的民主人士也采取极端措施加以镇压。在此情况下,许多民主人士不得不前往环境相对宽松的香港继续开展民主活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民联、民进及其他国民党民主派人士意识到,分散的国民党民主派组织已经不能适应反蒋斗争的需要,必须联合起来,建立相应的组织,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

为了联系到民联的同志“迅即来港,共同筹策一切”,李济深、何香凝联名写了这封特殊的信。为躲避国民党军警的严密检查,大家仔细斟酌每一个字词,由李济深在这块白绸巾上写了简明扼要、含义深刻的56个字,将它缝在衣服里面,由朱蕴山带到上海,信尾上就有“详情由蕴兄面报”这句话。

这封颇具传奇色彩的信,成为当年国民党民主派人士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甘冒生命危险,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人民一起,毅然投身革命洪流的历史见证。

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正式成立,推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何香凝、冯玉祥等被选为主要领导人。

1949年11月,民革、民联、民进及其他国民党爱国民主人士举行了第二次国民党民主派代表会议,统一成为一个组织,仍称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来源:重庆日报数字报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
邮编:471934
电子邮件:tzb@lynu.edu.cn
帮助
建议使用ie8以上
chrome、firefox、safari 5+ 浏览器
360、腾讯浏览器采用极速内核
版权所有
豫ICP10005974号
媒体
校园微博  校园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