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作家的职责是什么?文学的责任是什么?我个人的理解是,文学不只是文字的游戏,更应当承载崇高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为国家、民族灌注精神力量,为社会担当道义职责,为人类提供完美的精神基础。这方面,我认为是由三个基本维度组成的,一是道义,二是悲悯,三是审美。
文学应有道义担当。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必有道义的原则。道义于社会,不可有须臾缺失。而文学具有培养人之道义的得天独厚的功能。文学之所以被人类选择,就是因为它对人性的改造和净化,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文学张扬道义,乃是文学的使命,也是一种正当选择。我作品的基本读者是广大青少年。30多年来,我对我作品之意义的理解始终如一:它们是用来给成长中的青少年打精神底子的,而道义无疑应是基石之一。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是使命,是责任,是我必须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文学艺术工作者要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不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方向”。我理解,文学艺术工作者应当始终不渝地坚守道德高地,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警示社会、唤醒人心,行之有效地抑制假恶丑,不断激发向上向善的力量。
文学应有悲悯情怀。悲悯情怀其实是人类共同希望拥有的情怀。世界文学经典无一不是如此情怀的产物。我们的文学若要走向世界,这一情怀无疑是不可缺失的对接点之一。近来,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有50余种作品被国外译成多种语种出版,他们的选择是出于何种理由?我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理解了我作品对这一情怀的抒写。长篇小说《青铜葵花》写男孩青铜因芦荡大火受到惊吓而得了失语症,从此不再言语。妹妹葵花,是青铜家收养的孤儿。2016年中国少儿出版社请了一位著名的西班牙插画家,为这部作品做了新的封面和插图。封面上青铜和葵花兄妹一前一后地站着,大面积占据画面,极其真实并富有冲击力。2016年4月在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我与这位西班牙画家相遇,他问我:“曹先生,你知道封面为什么是这样构图吗?它是在说,妹妹紧挨着站在哥哥的面前,是因为她要用她的头挡着哥哥那张不会说话的嘴。”那一刻,我深深地领悟到了什么叫悲悯。我非常感激那位西班牙画家,因为他读懂了我的作品。
文学应有审美旨趣。完美的精神世界,是由许多维度组成的。这其中,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维度。“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文学能用最简练的文字,在一刹那间把情调的因素输入人的血液与灵魂。“美”始终是我文学词汇系统中的关键词。“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句话我说了几十年。
千百年来,人类之所以与文学亲如手足、不能与它有一时的分离,也就正在于它每时每刻都在发现美,从而使枯寂、烦闷的生活有了清新之气,有了空灵之趣,有了激活灵魂之精神,并且因这美而获得境界的提升。文学家的天职,就是磨砺心灵、擦亮双目去将美一一发现,然后用反复斟酌的文学昭示于大众。这里文学艺术工作者扮演的角色——如习总书记所说,应当成为美的发现者与美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