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洛阳师范学院委员会主办
学校主页

高举旗帜 牢记使命 凝聚青年 奋发有为 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学贡献青春力量

发布时间:2017-03-23 作者:校团委书记 吴 瑶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受共青团洛阳师范学院第二届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共青团洛阳师范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暨洛阳师范学院第三次学生代表大会,是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校共青团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学校进入新百年、全面实施“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突出思想引领,推进改革创新,竭诚服务青年,全面从严治团,团结带领全校团员青年坚定信念,奋发进取,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学贡献青春力量。

一、过去八年工作回顾与总结

第二次团代会召开以来,我校共青团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以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为主线,以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强化自身组织建设为保障,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实现了第二次团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开创了我校共青团事业的崭新局面。

八年来,我们全面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全校团员青年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巩固

学校各级团组织把思想引领作为核心任务,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活动,通过专题研讨、理论宣讲、文化下乡等多种方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共青团要做好青年思想引导工作时指出,只有思想上、精神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是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因此,我们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构筑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柱,紧紧围绕思想引领这条红线,以“翔梧班”为创新试点,凝聚青年精英,汇集思想正能量,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立足河洛文化的深厚底蕴,创办“河洛文化国学研修班”,被团中央确定为学校共青团系统创新试点项目,系全省唯一一个“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别试点高校,并获批全省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成果一等奖。

八年来,我们持续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基层组织基础不断夯实

不断加强和改进团的自身建设,是保证团的集体永远充满青春活力的根本手段。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做好团员发展和推优入党工作,是我们八年来秉持的优秀传统。目前全校共有共青团员25924人,基层团委23个,团支部626个。我们始终注重眼睛向下夯实基础,扎实推动团建创新,在做好团支部全面覆盖教学班级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团员青年以宿舍、社团和网络为组织参与各种活动和竞赛,扩大了团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修订完善了《基层团委(总支)量化考核方案》《团支部建设规范纲要》等多项制度,提升了基层团建的科学化、制度化水平。深入实施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以“先锋杯”团日活动为载体,将基础团务、团的各项活动与学风倡导、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等相结合,提高团员青年参与组织生活的热情和主动性,增强基层团支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近三年来,1个团支部被评为全国“示范团支部”,4个团支部被评为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校团委被授予“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学生组织的指导,实现对学生组织政治上的引导和方向上的把握,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目前,“三会两部”等学生组织机构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干部队伍得力,活动丰富多彩,有效发挥了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八年来,我们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深入贯彻校党委校园文化铸魂工程,以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和人文素质讲座为阵地,努力营造健康高雅的育人环境。连续举办多届“蜡烛的风采”——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以校园歌手大赛、播音主持人大赛、校园短剧大赛为代表的多项文化艺术竞赛在洛师根繁叶茂。2009年以来,在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中共获奖343项,其中一等奖151项,二等奖95项,三等奖75项,优秀奖22项,并连续三届获得优秀组织奖,获奖数量和作品质量逐届提升,始终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先后成功举办两届中国·洛阳龙门诗会,邀请郑愁予、绿蒂、杨炼等20余位海内外著名诗人会聚月明湖畔,共吟河洛诗篇,受到人民网、光明网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八年来,共举办河洛大讲堂、青年教师论坛、青年学子论坛504期,组织开展了“草地音乐节”“荧光夜跑”“悦享书香”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三走一进”(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走进图书馆)系列主题活动,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展示风采、提升综合素质的广阔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优势,开展社团文化节、社团巡礼月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出华夏霓裳、河洛剧社、环保与健康协会等一批精品社团,4个社团被评为河南省百佳社团。

八年来,我们完成第二课堂体系基础构建,团属创新创业平台不断优化

积极响应“第二课堂成绩单”高校建设发展要求,完成了“学术科技竞赛、社会实践调研、社会工作服务、职业资格技能”等四个类别的团学活动课程化方案,并成功搭建起与之相匹配的学分考核系统,形成了培养阵地系统化、团学活动课程化、培养模式规范化、培育效果优质化的综合体系,积极发挥“两个课堂”彼此互补、协同教育的功能,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创新实践提供保障。以“挑战杯”“创青春”系列赛事为主导,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2009年以来,我校在“挑战杯”“创青春”系列竞赛中,累计获奖100余项,并多次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组织单位。通过实施专项计划、建立实践基地等方式,优化整合全校资源,积极推进“众创空间”创业服务平台的建设,不断助力提升我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与团市委、行业协会、社会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拓展工作机制和平台,被团中央授予“MM百万青年创业计划”优秀组织高校称号。

八年来,我们有序推进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铸就洛师青年活动品牌

持续发挥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促进作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培养家国情怀,提升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坚持以“各学院重点队为主体,项目化运作,团支部、团小组为依托,全员参与”的思路,组织大学生奔赴省内外开展政策宣讲、红色寻访、阳光支教、科技支农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社会发展、宣传洛师形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团中央组织的各类评比中,我校翔梧班暑期支教队、艾心支教队等8个社会实践队被评为优秀服务团队,我校也多次获得全国、全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充分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积极选拔优秀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贫困县计划,积极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利用周末、假期等开展“文明助交通”“爱老助残帮扶”“绿色离校 绿色感恩”等志愿服务活动,与新校区周边乡镇建立联系开展长期义务支教,持续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学校赢得了广泛赞誉。2009年以来,共召集志愿者6万余人次,参与各种志愿服务30余万人次,总服务时长达100多万小时。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志愿服务理念已深入人心,涌现出了西部计划志愿者金质奖章获得者李远,奥运火炬手、突尼斯国家武术队教练于溪等优秀志愿者,以及“洛阳红”女子服务队、“牡丹牌”义务家教队等为代表的优秀志愿团体,我校被团中央、中央文明办等八部委联合授予“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并多次获得洛阳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

八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创新“互联网+”工作模式,团属宣传阵地不断拓展

2009年以来的八年,是中国互联网业态飞速发展的八年,更是团属宣传平台逐步触网、融网、用网的八年。我们紧追时代脉搏,与时偕行,不断探索“互联网+共青团”的工作模式,敢于自我革新、自我突破,取得了显著成果。我们持续建设并完善大学生思想教育专题网站“河洛星辰”,借助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延伸工作手臂,逐步构建起了以校团委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为主体,各学院团委(总支)、各学生组织微博、微信为辐射的新媒体矩阵,影响力不断扩大。指导各学院团委(总支)开展微博、微信等宣传阵地的建设,组织青年学生参与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积极推进“青年之声”网络互动社交平台建设,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河洛星辰”网站连续七次在全国高校百佳网站评选中获奖,“河洛名人”栏目在首届全国高校名站名栏评选中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网络栏目”提名奖。

八年来,我们始终服务学校工作大局,助力学校实现百年征程新跨越

二次团代会以来的八年,是我校综合办学实力稳步提升,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我们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发挥团学组织优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圆满地完成了学校党委交办的各项任务。校团委作为学校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合其他部门定期召开新生座谈会、学生干部恳谈会、后勤工作座谈会,倾听学生意见,解决实际问题,在学校和同学们中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积极参与配合各类学生事务的处理工作,保证了学校安全稳定的基本秩序。作为百年校庆文体活动组的成员单位,校团委主要负责组织、策划了“百年弦歌 梦圆河洛”洛阳师范学院建校100周年文艺汇报演出,并为在校师生和来访校友提供了热情周到的志愿者服务,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回首过去的工作,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洛阳师院共青团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正确领导与亲切关怀,离不开学校各部门、各学院、各兄弟院校团委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全校全体团干部的无私奉献和广大团员青年的共同努力。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共青团洛阳师范学院委员会,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校共青团工作的各级领导、老师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学校共青团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历任老团干、向工作在共青团第一线的广大团干部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与会的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校广大团员青年致以亲切的问候!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顾总结几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的旗帜就是团的方向,党的要求就是团的使命,党的号召就是团的行动。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建带团建,才能保持共青团组织和事业正确的政治方向。近年来,校党委审时度势,总揽全局,明确了新时期学校共青团的角色定位和职责范围,并从政策、机制、资源等各方面予以充分保障。校团委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发展战略,找准服务大局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自觉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和推进共青团工作,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在发挥优势中稳中有为,在服务大局中建功立业。实践证明,没有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鼎力支持,就没有洛师共青团的创新发展。高举团旗跟党走,既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准则,也是我们在实现创新发展的实践中得出的基本经验,更是共青团必须永远坚守的初心。

——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青年、融入青年。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要始终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腔热情地走进青年、服务青年、融入青年,设身处地为青年着想,想方设法为青年服务,使共青团深深植根于青年学生。“以人为本”是洛阳师院共青团实现自我超越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在团组织与青年之间,必须坚持“以青年为本”,把准青年的特点需求,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了解青年的心声和诉求,帮助他们解决在思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问题,服务青年成长发展。另一方面,在校团委机关与基层团组织之间,必须坚持“以基层为本”,尊重基层团组织的差异性,提高资源配置的科学性,鼓励基层团组织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基层团组织的活力。

——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勇往直前,永不懈怠。一直以来,学校共青团秉承和弘扬优良传统,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积极适应共青团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直面自身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存在的薄弱环节,深入思考,大胆探索,持续推进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自身建设的改革创新,推动共青团事业不断前进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永葆共青团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才能推动共青团事业向新的更高水平迈进。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总结近几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共青团工作与党委的希望、时代的要求、青年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一些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面对社会各种思潮交流交融交锋,青年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现状,思想引领工作在青年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不够,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面对当代青年学生的新特征新规律,以及日益增长和变化的利益诉求,服务青年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网络信息对青年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冲击,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面对部分基层团组织薄弱、工作活力不足等问题,基层团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巩固和创新;面对部分团员意识不强、在青年学生中的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团员先进性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面对一些团干部存在联系青年、融入青年不够等问题,团的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后几年是我国推进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 我校突出特色发展和转型发展,奋力实现“更名大学”目标的关键期。高校共青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学校建设发展的新要求、青年群体的新变化、共青团自身建设的新课题都需要我们切实增强“四个意识”,以科学的理念谋划团的工作,以务实的方法推进团的工作,不断开创我校共青团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我校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团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构建“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着力强化思想引领,着力推进组织提升,着力推动改革发展,着力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牢记使命,勇担责任,务实重干,追求卓越,团结带领全校团员青年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学贡献青春力量。

(一)牢记使命担当,坚持服务学校发展大局

高校共青团作为共青团工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既要围绕全团现阶段的基本任务来开展工作,又要与学校党政中心工作保持一致。在学校“十三五”规划发展的新起点,在“更名大学”的重要时期,我校共青团工作更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扣学校党政工作重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来谋划和推进共青团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体现作为,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重要作用。要全面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团结青年、组织青年、凝聚青年的优势,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形成“四个正确认识”,增强“四个自信”,自觉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要多开展党政关心、青年受益、共青团能为的工作,把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统一到学校发展思路上来、行动落实到完成学校党政决策部署上来、力量凝聚到实现“更名大学”目标上来;要发挥好共青团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各级团组织和团员青年加强调查研究,勤于思考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主动为学校发展大局服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的独特作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倡导优良校风学风,培养爱校荣校意识,营造和谐文明向上的校园环境,努力在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二)强化思想引领,打牢团员青年思想根基

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以宣传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为主题,把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听党话、跟党走作为第一任务,广泛开展“四进四信”“先锋杯”等活动,突出主题团日的基础作用,用好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榜样选树等各种育人载体,引导青年团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正青年思想的“第一粒扣子”,自觉承担国家责任,释放青春正能量。遵循青年学生成长和思想教育引导的客观规律,创建“共青学院”,建立团史团情馆,实施有计划、分层次、全方位的团员青年培养工程,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持续办好“翔梧班”“国学班”,坚持培养人才与使用人才相结合,不断创新培训载体,提升培训实效。持续开展“十佳百星”“十佳杰出青年”等各类青年学生典型评选活动,引领激励广大团员青年。深化网上思想引导,积极运用新媒体和文化手段,设计和推广更多具有思想性、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新媒体作品,扩大思想引领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三)突出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基层组织活力

贯彻落实《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努力将顶层方案设计与基层探索实践有机结合,推动工作理念的转变、工作机制的改革、工作模式的创新以及工作作风的改进。各级团组织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抓创新,积极扩覆盖、提活力、强队伍,把共青团组织真正建设成团结教育青年的坚强核心。深入实施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巩固班级团支部主阵地,持之以恒抓好基础建设,探索开展“特色支部”“活力支部”创建活动,挖掘推广基层典型经验,推动共青团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适应当代青年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方式的新变化,推进社团建团,探索宿舍建团、实验室建团、网络建团等,构建“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团建创新机制,提升活力、延展手臂,不断扩大组织覆盖。推进学生组织改革,构建“一心双环”组织格局,充分发挥团的指导作用,引导各学生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使各学生组织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划分校级、院级、支部等不同层级团组织的工作职责和核心任务,对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完善重点项目的专项表彰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团学工作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

(四)强化素质拓展,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推动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团的工作和活动规范化、课程化和制度化。以“挑战杯”“创青春”等赛事为龙头,以各类科技创新社团和实践活动为支持,以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和提高创新创业活动覆盖面、学生参与度为重点,努力构建共青团服务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创优的工作体系。积极与行业企业对接,与团市委、县区政府部门紧密合作,搭平台、创机制、拓领域,培育和扶持更多的创新创业项目,搭建常态化、长效化的学生素质能力提升平台。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的要求,围绕国家战略部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实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与校地共建相结合、与志愿服务相结合、与科研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社会实践的项目化管理运作,建设日常化、规范化和长期化的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团员青年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在贡献才智中磨砺青春,在服务社会中锻炼成长。以“校地共建、服务地方”为方向,大力开展志愿公益服务活动,完善工作管理机制,打造志愿服务新品牌,引领校园和社会文明新风尚。逐步推进落实我校全体团员注册成为志愿者工作,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西部计划和贫困县计划,带动更多青年到西部、到基层地区开创事业新天地。

(五)突出品牌特色,提升校园文化层次水平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努力培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学校精神内涵和办学目标相符合的人文精神,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内容向上、参与面广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用先进文化引领校园风尚,为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创造氛围、提供服务。创新丰富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持续深入开展“三走一进”系列主题活动,推动“校园歌手大赛”“播音主持人大赛”等传统品牌活动的涵化与升级,突出精品意识,注重特色发展,着力打造面向青年学生的团学活动品牌,不断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品位。依托“根在河洛”文化主题园建设,广泛开展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注重以校史、校训、校歌等为载体,增强青年学生的爱校荣校意识,弘扬优良校风学风。深化学生社团管理改革,规范引导各类学生社团发展,充分发挥好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六)树立“互联网+”思维,巩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

坚持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发展我校共青团工作,突出建网、用网和占网工作,持续抓好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和内容建设,更好地服务引领青年学生。一是完善全校团属微博、微信新媒体矩阵,打造微信、微博、QQ、网站等阵地集群,在工作联动、资源共享等方面下功夫,扩大共青团工作传播覆盖面。二是统筹建好网络工作队伍,加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网络宣传员、网络文明促进会等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团有、团用的网上意见领袖,在关键时刻旗帜鲜明地开展网络舆论斗争,共建清朗和谐网络空间;抓住重要契机,主动设置网络话题,积极开展有声势、有实效的线上主题活动,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三是巩固传统媒体平台,注重网站建设,配合各项团属活动做好宣传报道工作;提升新媒体运用能力和水平,在优质内容供给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四是落实“智慧团建”要求,推进“青年之声”网络互动社交平台建设。

(七)坚持从严治团,不断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落实从严治团要求,着重提升团员发展与管理质量、团组织规范与活力、团学干部作风与能力,进一步凸显学校共青团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和作用。一是加强团员先进性建设。落实“三会两制一课”,严格执行发展团员标准,做好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广泛开展“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团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入团仪式为重点抓好仪式教育,增强共青团员先进性和光荣感;严格程序和标准,做好推优入党工作。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团的理论学习,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校团干部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团干部履职专业化水平;贯彻落实“1+100”等直接联系青年制度,教育引导广大团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主动关心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深化对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指导,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心系青年、本领过硬、作风优良的团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同志们、同学们!未来几年,是我校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实现“更名大学”目标的关键时期,共青团事业也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和责任。青春最富于梦想,青春更在于实干。让我们在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正确领导下,牢记使命,务实重干,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挽起袖子加油干,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创造青春业绩、贡献青春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上一条:在2017年洛阳师范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下一条:在共青团洛阳师范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暨 洛阳师范学院第三次学生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关闭

友情链接:
洛阳师范学院

Copy-right 2005-2022 共青团洛阳师范学院委员会

团委微博
团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