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洛阳师范学院委员会主办
学校主页
首页 > 正文

“挑战杯”国赛获奖团队:破茧成蝶,勇攀高峰;势不可挡,共创辉煌

发布时间:2024-01-17 作者:文/刘慧妍

项目主题:“五社联动”中志愿服务组织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研究--基于河南省9市3376个样本的实证调研

获奖:河南省特等奖、国家三等奖

项目所在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

一级分类:哲学社会学类

小类:中国之治

团队成员:宋雯雯、王茜、颜修雨、原诏青、吕涵、刘卓、蒋紫花、杜佳萌

指导老师:王静毅、秦永超、安连朋

无挑战不青春。2023年10月27日至31日,“科创筑梦 挑战未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贵州大学举行。我校法学与社会学院推报的作品《“五社联动”中志愿服务组织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研究——基于河南省9市3376个样本的实证调研》荣获三等奖。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支获奖团队,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接到比赛通知到走进国赛赛场,需要长期的时间准备,更需要长久的时间磨炼。校赛、省赛、国赛一路过关斩将,他们越战越勇。

谈到参赛作品的选题初衷,他们这样说: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有了治理,社会和国家才能发展得更好,人民才能享受到更多发展的成果,提升幸福感。社会治理这个话题一直是特别受关注的热点,志愿服务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也吸引我们更深入地探讨其具体作用和其他主体联动的情况,并且目前国内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较少,因此我们希望在这方面做出相关研究。在着手准备比赛之前,围绕相关课程作业,我们团队成员曾自行开展过调查研究,掌握了部分第一手的经验资料。在老师们的支持下,依托我们学院志愿服务培训基地和学校的相关平台,从“三社联动”到“五社联动”,这一选题一步步凝练、提升,最后确定了下来。



同舟共济,所向披靡 

斐然的成就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团队成员间如何分工合作、如何有效沟通、如何共享责任、如何发挥所长都关乎比赛成绩的好坏,这更是这支队伍的制胜法宝。

“有幸能够与各位同学和老师们一路同行参加挑战杯的赛事,将是我一生难忘的回忆。”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获奖是对我们的肯定与鼓励,是团队成员和指导教师共同努力的成果。”

他们说:“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实地调研、落地实践,然后将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报告,每个过程都充分发挥了大家的聪明才智,同时也锻炼了大家的合作能力。根据各自的长处,完成撰写文稿、支撑材料、落地实践、答辩PPT制作、统稿、视频剪辑、PPT汇报、视频配音、系统申报、参赛资料的整理与报送等工作,整个过程复杂又艰难,但是我们都圆满完成了,这就是最大的进步和成长。”



走过风雨,终见彩虹

少年自当扶摇上,揽星衔月逐日光。谈到参加这次比赛给大家带来的收获时,仿佛一下子打开了团队成员的话匣子。

宋雯雯说:“当得知我们获得全国三等奖时,其实感情还是很复杂的:一方面是惊喜,我们其实没有想到能走那么远,我们团队大多数人是第一次参加挑战杯,说实话一开始谁都没想到能拿到省赛特等奖和全国三等奖;另一方面还是有些遗憾的,这个项目从调研,到写报告、实践,做了将近2年,我们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在得知走进国赛的时候,谁没有野心再往更高的地方冲一冲呢,可惜止步于‘国三’,明年我们要继续努力了!”

王茜说:“作为含金量最高的学科竞赛之一,初次接触挑战杯的时候,我们是敬畏而迷茫的。实地考察、问卷调研、文本撰写,项目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对能力的挑战,只有一次次打磨修改才能获得提升。从作品准备到报名,从初赛到决赛,这些经历不但是一件作品日益完善的过程,更是我们成长最好的见证。”

颜修雨说:“挑战杯的举办意义深远,激励着学生们不断进取,勇于创新。我也期待着下一次的挑战,积极参与更多的实践活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原诏青说:“参加挑战杯是我人生中一次极具挑战性的经历。本次获得奖项也给我很大的信心,我将以这次经历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为实现更大的目标而努力。”

吕涵说:“通过这次比赛,我觉得做好一件事情非常不容易,这个比赛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需要我们投入心力,也觉得很幸运和大家走到一起共同完成这个比赛,现在回头看看只觉得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刘卓说:“挑战杯是一个考验综合能力的比赛,经过此次比赛,我的学术能力、知识素养得到了很好地锻炼,但也暴露出我自身的不足之处,需要在未来的学习中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蒋紫花说:“通过这次参赛,我认识到了研究选题十分重要,要与时代热点紧密结合,而且要具有实用性,这样所做的研究才是有意义的,会被认可的。”

杜佳萌说:“由于来到这个团队比较晚,所以我尽自己专业所能为这个项目增光添彩,不给团队拖后腿。整个备赛过程当中,大家四处奔波、调研考察,付出的所有努力不只为了有意义的选题、想做的研究,也为了不辞辛苦的老师和一起熬夜奋战的队友。感谢遇到可敬的老师、靠谱的队友。”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他们说:“我们循着兴趣也循着一腔热血,足够幸运也足够珍惜。”祝福他们,希望他们今后能持续进步、一往无前!


责任编辑:刘慧妍

上一条:青·人物 孙艺鸣:行而不辍, 未来可期 下一条:青·人物 原皓:青春慨然以赴,奋斗不负韶华

关闭

友情链接:
洛阳师范学院

Copy-right 2005-2022 共青团洛阳师范学院委员会

团委微博
团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