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三彩艺术创新人才培养”《三彩壁画创意设计》课程开课

2018年11月29日 09:01

11月6日,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三彩艺术创新人才培养”《三彩壁画创意设计》课程,在洛阳三彩艺术创意园区正式开课。该课程由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郭爱和教授讲述,学术主持人为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张建松。

郭爱和教授分别从三彩艺术历史与现状、古代壁画设计史、现代壁画设计史以及壁画设计原理与方法的个案分析四个方面对“三彩壁画创意设计”课程进行了阐述。在对三彩艺术历史与现状的讲述中,郭爱和教授讲到文物及传统工艺命名的一般惯例是以首次发现地命名居多。三彩器最早出土于洛阳,故名“洛阳三彩”。上个世纪,考古工作者在洛阳、西安等地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三彩器,也发现了烧造三彩的作坊和窑址,比较重要的有:河南巩义黄冶窑、陕西铜川黄堡窑等。其中河南巩义黄冶窑面积最大、出土数量最多。但在上述窑址中,类似洛阳博物馆馆藏的三彩黑釉马等形体较大、造型极为生动的三彩器皆无发现。学术界对三彩的表述,是多彩陶瓷工艺的总称。2008年3月,在“中工美协”组织的全国工艺美术品种论证会上,“洛阳三彩”这个工艺美术类别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同。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三彩品种之全、造型之准、功能之多、纹饰之繁、色彩之华、影响之大,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是罕见的。过去陶瓷界对于三彩艺术的研究不够重视,现在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彩艺术的釉色对于唐青花的形成、对于明清以来的彩瓷艺术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奠基意义。

郭爱和进一步指出,今天的“洛阳三彩”分为三彩陶塑、三彩釉画、三彩环艺。从工艺形制上看,“三彩陶塑”指仿古三彩、三彩陶艺,它们工艺相近,造型上一个传承,一个创新,是三彩陶瓷雕塑的总称。“三彩釉画” 是在平面陶瓷板上,以釉色作画烧制而成,工艺独特,空间无限。“三彩环艺”指用三彩工艺制作室内外大型装饰壁画。

在讲到“三彩壁画设计”时,他指出“三彩釉画”是在“洛阳三彩”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施釉和烧制技术创造出的以平面为主的陶瓷艺术作品。与传统三彩的色彩相比,现代三彩釉画具有釉色丰富、艳、亮、透、流等特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全新的画种。三彩釉画既能烧制出朴拙豪放、别具一格的精品,又可利用釉色的流动烧制出不可复制的窑变绝品。“写意三彩”是一种全新表现形式的“三彩釉画”,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陶瓷表现手法。画面经过心灵的加工,以釉色的自然流动窑变而形成,给人一种亦真亦幻、瑰丽多姿的感觉,是“意”与“境”的融合,更是意境与意象的统一体。它因淋漓的釉色、如虹的气势而新奇强烈。“三彩环艺”是环境艺术与空间关系的产物,是一种公共艺术。以其规格的无限扩展性,陶瓷色彩千年不变的永久性,丰富的釉色品种,以及其千变万化的窑变特性,易与其他壁画工艺材料,如石材、木器、玻璃、金属等相结合的优越性,成为制作大型室内外壁画的绝好载体。

在壁画设计原理与方法的个案分析部分,郭爱和详细讲解了他多年来创作的大型“三彩环艺”壁画作品,比如:《法界源流图》《学海无涯》《风和日丽》《国之中 城之源》《鱼乐图》《寻梦丝路》《礼乐鼎盛》《上海地铁——诸光开物》《洛阳》等,并结合每一副具体的作品对壁画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进行了逐一分析。在分析其作品《洛阳》时,郭爱和指出这幅作品是以层层绽放的牡丹花瓣作为创意点,其作品气势宏大,布局严整对称,以历史、时代和未来三条脉络贯穿其中,充分展示了古都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

讲座结束,张建松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讲到,此次讲座有助于学员了解“洛阳三彩”的前世今生,进一步加深了对“三彩环艺”的认识,希望广大学员能够从郭爱和老师创作的大量“三彩环艺”作品中发掘创作灵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三彩作品。




洛师美设团学公众号
版权所有:洛阳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Copyright @ 2022 Academy Of Fine Arts and Ar
洛阳师范学院(伊滨校区)鸿都楼 电话:0379-68618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