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认真落实学生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党政领导班子齐抓共管,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学院成立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不断加强就业创业工作机制体制建设,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力度,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动员和调动学院全体教师都参与到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来。
学院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目标,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通过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把学生逐步培养成为专业基础扎实、理论功底深厚、实践能力较强、社会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该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教育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艺术设计学院积极调动一切力量,认真做好就业指导服务,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学院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邀请社会各界成功人士来校作报告,发挥他们的典型示范及带领作用,帮助在校生及早规划职业方向,积极主动地就业创业。2014年12月以来,学院先后邀请台湾文创大师黄振铭、上海首饰秘书协会理事吴二强、河南省交通设计院刘总监、北京康伯乐投资集团等知名设计企业专家学者,举办就业、创业专题讲座,广泛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服务活动,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艺术设计学院自强自立的“袖珍女孩”海璐璐在夯实专业基础上,按照就业创业指导,克服自身先天缺陷,主动出击,顺利签约工作。
艺术设计学院把收集用人岗位信息作为当前学生创新创业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不断加强创新创业就业智慧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及时向学生发布和提供就业信息,使学生全面、及时地了解信息,在就业过程中抢占先机,降低求职成本,促进学生及早就业。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
艺术设计学院成立以来,以学校转型发展为契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成立了四系三部两个中心,设立了专业教师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入学第一年在夯实造型艺术基础的前提下,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后,大二即进入艺术实践部进行专业训练;大三进入创客中心进行创业实践;大四直接到企业实习就业,实现实习实训就业无缝对接,从而使学生成为专业基础扎实、理论功底深厚、实践能力较强、社会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同时,为了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升学生专业学习兴趣,该院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举办了“河南之星”设计艺术大赛、洛阳市“三彩杯”创意设计大赛、海报创意设计大赛、教室文化设计大赛等一系列彰显专业特色的学生实践品牌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专业应用能力,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实现实习实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艺术设计学院主动加强与企业和社会力量的横向合作,加强创业实践与孵化,积极建设符合学院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的就业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和指导。学生的就业优势更多的是体现在学生的专业技能上。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学院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在扩大校企合作外延的基础上,学院更加注重进行校企双方内涵式深度合作。2015年以来学院先后与洛宁福兴牧业、高水旺唐三彩、郭爱和三彩艺、李学武牡丹瓷以及北京尚成教育公司合作,建立人才孵化基地,成立相应的实验班,集中进行相关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学习。同时与上阳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加强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拓展和旅游文化商品研发的培训和实践。随着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大幅度提高,从而成为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为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快学院转型发展步伐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就业
在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教学改革时期,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2015年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新创业搭建新平台。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随后他又多次对大众创新创业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将此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创新创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要把创业精神的培育和创业素质的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要深入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有效引导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创业投资人、专家学者担任兼职的创业导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所、服务和支持。
艺术设计学院建设和打造“河洛创客”联盟平台正是顺应了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发展新趋势。“河洛创客”联盟平台依托河洛文化,立足中原大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将传统的以技术发展为向导、以教学科研人员为主体、以实验室为载体的教学科技创新活动转变为以社会需求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协同创新、开放办学为特点的学生广泛参与的创新教学模式。
“河洛创客”联盟平台聘任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水旺、牡丹瓷创始人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学武、河南省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景德镇中外陶艺家协会会员赵俊璞、河南省天目瓷研究所副所长焦作旅游局产品研发理事冯炜华先生等专家学者为艺术设计学院名师工作室特聘教授。同时,他们所在的企业成为“河洛创客”中心的加盟企业。这些专家学者既是学生的导师也是学院的教师。
“河洛创客”联盟平台不仅使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大师,更能近距离地学习和观摩企业运行模式、管理方法,亲身体验创作设计由理念到商品的系列过程,从而提高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为学生自主就业创业提供更多的机遇和优势。
在学院积极推进转型发展过程中,副校长宋文献应邀亲临艺术设计学院作了题为《新常态下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的转型发展专题报告。他以国家经济新常态为切入点,谈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指出在高等教育新常态下想找一条适合自身转型发展的道路,促进广大学生就业创业。他叮嘱大家,学校现在已经进入综合改革阶段,教育转型要走向深入,走向全面。转型发展要密切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把握好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做好课程设置,开发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修订和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开拓新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努力做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专业建设的紧密结合,培养出符合行业标准和地方社会经济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艺术设计学院进行转型发展恰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契机,学院党政领导要求全院教职员工要坚持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将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创业结合起来,共同谋划学院转型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施路径,将个人事业发展融入到学校事业发展之中。为此,学院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讨,讨论在学院转型发展形势下专业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如何进行衔接问题。会议围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展开深入的学习讨论。院长李章惠带领骨干教师到省内兄弟院校走访考察,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我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