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藏在深山人未识 勇抓机遇势待发
时间:2018-07-11

 

为记录传统村落的古风古貌,推动古村落的保护与文化传承,7月8日,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中国传统村落寻访团再次出发,到新安县寺坡山村考察调研。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辗转颠簸,实践队员们终于到了寺坡山村,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寺坡山村并不是想象中穷山恶水的景象,反倒是整洁秀丽,还有许多工人在施工盖新房。

淳朴的退休老会计王保选老人在明白队员们的来意之后,便放下肩上的木头,整理了一番满是灰尘的衣帽,笑呵呵地指着石头民居向大家介绍:“以前这里很穷,交通也不发达,人们都是就地取材在山上弄的石头盖房子,所以这里的房子都是石头垒的,保存的也比较完好,写着‘毛主席万岁’的那一块的房子是最老的,有一百多年了。”

除了施工的工人们,实践队员们并没看到其他村民,对此老人解释道:“现在村里就剩我和我老伴儿了,其他人都搬走了,有的搬到石井镇,有些去新安县了。”

“那您怎么没有搬走呢,在这大山深处,交通和日常生活也都不方便啊?”实践队员忍不住问道。

“哎呀,舍不得呀,一辈子生活在这里,这老房子还有下边快三百年的老古槐都舍不得的。而且,现在的条件都好多了,2013年这成了国家级古村落,盘山路修好了,从这到龙潭大峡谷的路也快修好了,那边正在盖的新房子是游客中心,宾馆也正在盖,这将来也是一个景区,国家也在扶贫,扶贫队的人现在两天来一次,都是国家政策好啊!”

辛劳了一辈子的朴实老会计头发已经花白却依然在工地干活,只想再为家乡做一些贡献,在谈到家乡发展前景是也是感慨良多。在老人的阐述中队员们还了解到位于新安县西北部大山深处的石井镇寺坡山村因山中古寺而得名。明清时期,王、马、张三姓先后迁来,逐渐形成三个自然村。而今,由于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加之寺坡山村依托5A级景区龙潭大峡谷,自身努力打造中国传统村落特色景区,村里游客服务中心以及宾馆也都在建设之中,承载近三百年沧桑的国家三级古树国槐更是其招牌。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农村要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如今,寺坡山村的保护开发与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并不矛盾,可谓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相融,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

文/王曾彩

图/何雪岩 曹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