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审计公开 >  正文

洛阳师范学院2014年度科研发展报告

分类:审计公开   来源:    发布:    时间: 2015-03-19   浏览次数:

   

 

2014年,科研管理处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实现学校“两大跨越”的战略目标,落实“一工程五战略”、实施“科研强校”的战略任务为重点,认真谋划,积极推进,通过创新制度改革和政策引导,圆满完成了科研工作任务,特别在协同创新中心与院士工作站等高级别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在科技创新团队与人才争取方面,在高层次项目和成果的争取与培育以及政产学研应用转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级别科研平台建设获得重大突破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获批88日,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发布《关于公布第三批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结果的通知》,由我校校长梁留科教授牵头的“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协同创新中心”榜上有名,获得首批建设经费800万元。中心重点围绕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旅游基础理论与推广应用研究、云平台建设、智慧旅游城市与景区打造、智慧旅游标准体系构建、虚拟旅游体验等方向及相关产业,开展科学研究、产业化和人才培养及相关机制体制创新,全面提升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学科、科研、服务四位一体的创新能力。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的获批,是我校科研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学校内涵建设取得新突破,必将促进科学研究水平再上新台阶。

省级院士工作站建立。由我校同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合作建设的河南省枣科学研究院士工作站,获得省科技厅批准。工作站重点对枣的基因测序等基础理论、完善建立中国枣种质资源圃及枣种质基因库、枣科学应用技术、枣产品深加工技术等进行合作研究,对培育高水平的枣科学研究团队,解决枣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技术问题,为我省以及中西部地区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省级院士工作站的建立,对于我校突破人才发展瓶颈和科研发展瓶颈,引领战略转型、占领发展制高点,借力院士智慧和院士所在单位的科研优势,联合申报国家层面的重大科研项目,引进一批高新技术和最新成果,组织实施产学研项目实现互信双赢、长效发展,都将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平台建设开创新局面。本年度,我校科研平台建设出现多点开花的新局面。除以上两个省级平台外,还获批省委宣传部授予的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使我校成为省委宣传部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战略推动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校河洛文化研究、应用文科建设、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品牌、提升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新的契机。获批洛阳市海智工作站1个。此外,已经组织申报的河南省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原城市文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正在审批过程中。截至目前,我校科研平台已有37个,其中省级平台12个,市级18个,校级平台7个,彰显出我校雄厚的科学研究实力。

二、高层次成果、项目和获奖保持稳定

2014年,我校共发表论文1135篇,出版著作57部,其中专著9部,获批各级各类纵向项目192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7项,外观设计2项,软件著作权8项,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励303项。

自然科学方面。发表自然科学研究论文447篇,其中SCI185篇,EI48篇,ISTP2篇,重要核心2篇, cssci11篇,核心68篇。

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项,获批项目10项,资助经费337万元。其中,面上项目3项,青年项目3项,联合项目1项,天元项目2项,应急管理专项1项。

获批省科技厅项目43项,省科技成果鉴定9项。获批教育厅高校重点项目19项,省科协招标课题1项。

冯恒强教授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其他省部级奖励130项,地厅级奖励79项。

社会科学方面。发表社会科学论文 688篇,其中国家级重要核心28篇,cssci67篇,一般核心146篇。

组织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5项,获批项目6项,资助经费115万元,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获批项目种类多,涉及年度项目、后期资助项目和教育单列项目;层面广,包括一般项目3项,青年项目2项,后期资助项目1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为我校首次获批。

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项,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9项,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研究课题2项。获批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项,河南省“三重”重大项目1项,“三重”一般项目2项。获批河南省社科联项目37项,洛阳市社科规划项目30项。

入选第三批《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1项,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著作资助项目1项,这两项省部级以上文库成果均为我校教师首次获批。

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音乐学院组织排练的三个节目入选2014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省共有10个节目入选,这是我校在艺术类节目创作中取得的重大突破。

政产学研方面。我校校长梁留科教授牵头申报的河南省科技馆新馆建设研究课题河南省科普场馆建设现状及全省科技馆体系建设研究获准立项,经费20万元。张瑞玲教授主持的“基于粗集结合语义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研究与示范”获批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经费30万元。杨学义教授与洛阳惠尔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的“单分散纳米磁性材料”研究获批河南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经费10万元。张耀武副教授与洛阳昌盛水产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的冷水鱼集成养殖技术及水库水华预警研究,入选2014年第二批省产学研合作项目,资助经费22万元。

三、科研团队、人才建设成就显著

自然科学方面。我校吉保明教授获批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马录芳教授获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张之正教授、杨学义教授、范刚龙教授获批洛阳市首届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徐晨副教授获批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杰出青年,冯勋副教授、刘广臻副教授、王丰辉副教授获批河南省教育厅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另获批洛阳市优秀科技领军人才1人,洛阳市优秀科技杰出人才8人。

社会科学方面。我校曹玉涛教授获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曹玉涛教授获批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湛贵成教授、张铃教授获批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曹玉涛教授、毛阳光教授、李正学教授获批河南省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刘恒副教授、张剑副教授获批河南省首届青年文化英才。毛阳光教授获得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类)。杨庆兴副教授荣获河南省“四个一批”人才,商立君副教授、马艳霞副教授、袁杰副教授获批洛阳市“四个一批”人才。

四、应用研究迈出新步伐

一批成果入选政府决策参考。我校校长梁留科教授撰写的《关于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洛阳论坛建议及河南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议》,为洛阳市政府采纳。在河南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奖励201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优秀应用性研究报告的通知》中,我校提交的3篇研究报告名列其中,分别是顾涛《洛阳民俗文化资源及其旅游开发研究》、黄靖逢《网络群体传播的舆情监测与舆论引导机制研究》、罗兰京子《汉语推广中的中原文化国际传播策略研究》。这些成果均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较好地发挥了我校作为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智慧旅游助推地方旅游业发展。我校国土与旅游学院充分利用“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科研平台,积极开展政企产学研合作,先后与洛阳市栾川县老君山景区、重渡沟景区,许昌市襄城县紫云山风景区和柏宁岗旅游小镇,鹤壁市云梦玫瑰庄园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通过自主创新,为当地旅游发展编制智慧旅游规划,进一步增加河南旅游的文化元素,提升河南旅游的科技品位和文化品位,推进河南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水产品养殖开创校企合作新天地。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与洛阳昌盛水产有限公司签订冷水鱼健康养殖及水质预警研究项目合作协议洛阳昌盛水产有限公司向我校投入研发资金50万元,我校则充分发挥人才、科研优势,支持昌盛水产有限公司的冷水鱼养殖产业发展。冷水鱼项目是我校近年来适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走校企合作共赢科研之路的一个缩影,对我校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升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高校、学术团体合作开辟新篇章。我校与河南科学技术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首家与该协会签订合作协议的高校。双方将本着联合合作、重点推进、讲求实效、协同发展的原则,在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组织人才引进、开展技能培训,推进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组织决策咨询、实施科技服务等方面,推进广泛深入的合作。该协议也是我校与省级以上学术团体签订的第一个合作协议,标志着我校协同发展又有了新思路,开辟了新篇章。

五、科研机制得到完善与创新

科研动力进一步增强925日下午,我校在西区学术厅隆重召开第三届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会议。会议以科学发展,强化学科建设战略,提升竞争力和转型跨越发展为主题,总结和表彰了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中的先进单位科研成就奖青年科研拔尖人才科研先进管理者。梁留科校长作题为《科学谋划、提升内涵——为实现学校两大跨越目标提供科研支撑》的重要讲话,回顾了五年来我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基本经验,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和改革措施;号召广大科研工作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这次科研大会的成功召开,极大振奋了科研人员的信心,增强了他们投身科学研究的动力。

科研经费管理进一步规范。借河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第二批专项检查之机,我校组织召开“科研项目负责人经费使用与管理培训会”,明确项目负责人是科研经费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务必要规范使用科研经费;要求项目负责人填写《洛阳师范学院科研项目负责人经费使用情况自查承诺书》及《洛阳师范学院科研项目经费自查表》或《洛阳师范学院横向项目经费自查表》,通过严格自查、问题整改等一系列迎检工作,顺利通过了科研经费专项检查,使我校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进一步科学和规范了。

科研管理制度更加健全。为适应学校科研工作新的形势和科研工作发展需要,本年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增强了科研经费管理的规范性,增加了校内项目培育和创新团队及人才建设的管理文件。具体表现在:修订了4个科研管理文件。修订《洛阳师范学院学术交流管理办法》,增加了主办会议的经费额度、专家讲学的支持力度。修订《洛阳师范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洛阳师范学院科研经费配套支持办法》,增加了国家级项目的资助力度和高水平论文成果奖励力度。修订《洛阳师范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以适应国家、省关于科研经费的使用要求,规范科研经费报销的流程,实行三级管理,细化了票据的审核要求。

新出台3个科研管理文件。出台《洛阳师范学院国家级项目培育基金管理办法》,以便遴选前期成果丰富、选题现实性强富于新意的国家项目申请人,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充分调动教师申报积极性。出台《洛阳师范学院创新团队实施办法》,为冲击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创新团队和培养省级以上学术带头人做好准备。出台《洛阳师范学院应用性研究成果奖励办法》,以适应学校应用转型发展的需要,鼓励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

六、学术交流积极活跃

主办高规格学术会议51028-29日,以“创新成就梦想”为主题的河南省第七届学术年会在我校成功举行。年会设19个分会场,1500余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学术交流、专题论坛、座谈会、成果转化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年会还特别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樊代明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年会规格之高、规模之大、综合性之强、跨学科领域之广,在我校学术交流中均属首次,对于繁荣和活跃学校学术气氛,提高学术交流质量,促进科技进步,加强与地方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418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河南发展”洛阳论坛在我校举行。来自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地理学会、省内部分高校及洛阳市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河南及洛阳的经济文化发展作了深入交流,积极建言献策。

此外,国土与旅游学院和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办河南省科协学术年会分会“县域智慧旅游论坛”、历史文化学院主办“青铜文化研究——洛阳论坛”、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主办“第二届CALYPSO研讨会”等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会议。本年度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学46人次。这些会议和讲学,极大地活跃了我校的学术文化。

七、2015年度工作设想

项目申报步入新常态。在做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现有项目申报常规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查研究,积极联系沟通,努力开拓项目申报的新渠道、新领域,使项目申报与立项步入新常态。例如,自然科学在国家级课题申报过程中,以青年项目和河南省联合基金项目申报为重点,以院系论证、校内论证、外请专家评阅等“两论证一评阅”为主线,制定和完善洛阳师范学院国家级项目申报工作框架和流程。社会科学在国家级课题申报中,把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作为新的重点和项目增长点;部级课题除教育部外,努力开展科技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等的年度或专项项目申报;努力开展国家级各种专业学会,如中国法学会、中国伦理学会、中国妇女研究会等的科研课题申报;努力开展各种学术文库的申报;努力开展应用项目的立项和申报,特别要推动文科应用项目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我校科研工作者在各种学术平台发声,进一步扩大我校在各个层面的学术影响。

实施科研量化考核。适应科研管理的新发展,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在科研量化考核管理方面的新做法和新经验,尽快制定《洛阳师范学院科研量化考核管理办法》,以制度的新变革和管理的新变革,带动科学研究发展的新变革。

培育洛师学术文化。组织召开“洛师学术文化建设”的专题讨论会,讨论洛师学术文化的特征、内涵和发展。提出“人人做科研,人人有项目”的发展口号,多方宣传和动员,鼓励广大教职员工投身于科学研究。提出“周周有论坛,月月有会议”发展目标,促进学术活动与交流的日常化、时间化和规定化,使我校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版权所有:洛阳师范学院科研管理处 联系电话:0379-68618078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 邮编:47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