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平台 >  省部级科研平台 >  正文

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

分类:省部级科研平台   来源:    发布:    时间: 2014-08-29   浏览次数:

   

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7月。中心从洛阳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地理等资源优势出发,对河洛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也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提供相关咨询和支持,推进洛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20059月被批准为河南省第二批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心整合了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图书馆等部门相关领域的专家,协同洛阳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博物馆文物与考古领域的专家,开展对古代河洛历史文献、古代都城、艺术与考古、哲学与思想以及洛阳智慧旅游等领域的研究,中心的研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目前共有专职研究人员2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博士15人。中心还聘请李学勤、刘庆柱、詹福瑞、李伟国等国内知名专家担任中心特聘教授。现有办公和研究用房1000平方米,有研究中心办公室、专家工作室、河洛文化科研平台资料库、科研平台机房、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河洛文化中心文物陈列馆等。河洛文化科研平台资料库利用中央财政专项经费建设,专门收藏与河洛文化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约20000余册。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收藏洛阳出土历代碑刻和墓志400余方,以独具特色的收藏在全国高校中独树一帜。河洛文化中心文物陈列馆拥有河洛地区出土的陶器、青铜器、石刻以及纸质文献一千余件,极具地方特色。

中心自成立以来,在中心专家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其中,梁留科、杜晓帆教授的智慧旅游研究,毛阳光、赵振华教授的洛阳唐代墓志研究,李虎教授的东北亚历史文化研究,马春莲、王秀萍、刘英丽教授的河洛音乐文化研究,周明华教授的河洛体育文化研究,王建国教授的河洛古代文学研究,杨庆兴、顾涛副教授的河洛古代书法艺术研究,刘祥辉副教授的河洛美术图像学研究,王敏光副教授的河洛道家思想研究,晁会元研究员的河洛古籍版本碑拓研究都以其鲜明的区域特色,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中心先后承担《洛阳伽蓝记文献整理研究》、《河洛古都体育文化研究》、《洛阳新出土唐代墓志整理与研究》、《河洛体育文化研究》、《郑国祭祀遗址青铜编钟的音乐学研究》、《侨居地汉学研究》、《西学演进视阈下的近世东亚文化嬗变研究》、《河洛大鼓研究》、《新常态下智慧旅游驱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研究》、《殷墟音乐考古与商代礼乐研究》、《最早的中国》等国家、省部级等各级项目60多项,完成《洛阳考古集成》、《洛阳新出土墓志释录》、《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洛阳古代铭刻文献研究》、《洛阳古代音乐文化史迹》、《洛阳古代青铜器》、《河洛大鼓传统大书选》、《洛阳东汉黄肠石题铭研究》、《千唐志斋唐志书法研究》等著作30余部。多部获得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先后在《光明日报》、《新华文摘》、《音乐研究》、《美术研究》、《史学月刊》、《文献》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在学术界引起相当大的反响。

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中心不断加强对外宣传,建有河洛文化研究中心网页和文化洛阳网站,宣传和普及河洛文化。中心先后承办了第四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第十四届河洛文化研讨会、第十届武则天学会年会暨武则天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石刻艺术国际研讨会、第五届河洛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新出土唐墓志与唐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河南历史学会2011年会、“中国青铜文化研究——洛阳论坛”、2015年洛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7年洛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高级别学术研讨会。中心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河南社科院历史考古所,河南大学黄河文明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保持密切的学术交流。先后邀请张文彬、冯其庸、刘庆柱、李伯谦、杜文玉、李玉洁、宁欣、于赓哲、气贺泽保规等知名专家学者到中心访问、讲学。

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将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从学术研究的现实出发,着眼未来,明确发展目标,突出发展重点,加强学术交流,多出精品成果,培养高端人才,积极服务社会,为学术研究和地方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版权所有:洛阳师范学院科研管理处 联系电话:0379-68618078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 邮编:47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