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平台 >  省部级科研平台 >  正文

河南省电磁变换与探测重点实验室

分类:省部级科研平台   来源:    发布:    时间: 2017-09-15   浏览次数:

   

     

一、科研平台概述

本实验室依托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重点学科,在电磁变换与探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科研实力。本实验室始建于2001年,2006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实验室,2009年被评为洛阳市重点实验室,2012年被教育厅评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2年研究团队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013年研究团队被评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2017年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现有面积1960平方米,实验室拥有包括拉曼光谱仪室、红外光谱仪室等在内的分析测试中心、研究室、研发平台。另有专门的客座教授办公室、教师办公室、研究生工作室、资料室以及学术报告室等办公场地。

实验室以电磁波传播理论为基础,以电磁变换和探测为手段,理论上重点研究复杂环境下电磁传输与变换的新理论、新方法,应用上侧重研究反向设计电磁变换与探测的电磁器件。形成了电磁传输与变换、空间电磁诊断、电磁器件的反向设计特色鲜明的三个方向。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共2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4人,硕士生导师9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2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8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

二、负责人简介

潘留占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模范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光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河南省光谱技术与应用创新型科技团队带头人,洛阳市优秀专家,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曾多次到美国、西班牙和香港进行短期访问和学术交流,有广泛的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主要研究电磁波传输与变换的统计特性,对电磁光束经自由空间、色散介质、大气湍流、海洋湍流等传输的电磁场变化特性,做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成果。曾多次到美国、西班牙和香港进行短期访问和学术交流,有广泛的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超短脉冲电磁光束经介质散射的统计光学特性研究》等项目5项。在《IEEE J. Quant. Electron.》《Opt. Lett.》《Appl. Phys. Lett.》《Opt. Express》《中国科学》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SCI、EI收录论文66篇,获省自然科学学术奖和优秀论文一、二等奖10项,成果“光束传输中的光谱异常和光谱开关”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科研队伍及人才培养情况

实验室聘请了台湾“中研院”李罗权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邱建荣教授,国家杰青浙江省“钱江特聘教授”林强教授为实验室的学术顾问,指导实验室发展方向。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共2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4人,硕士生导师9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2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8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

四、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以电磁波传播理论为基础,以电磁变换和探测为手段,理论上重点研究复杂环境下电磁传输与变换的新理论、新方法,应用上侧重研究反向设计电磁变换与探测的电磁器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个方向:

1、电磁传输与变换:研究电磁光束在各种系统和不同介质传输中的电磁特性及规律,揭示器件及介质对电磁光束传输的影响机理,设计光通信和光互联的谱开关及电磁探测系统,为信息传输及电磁操控等应用提供技术路线。

2、空间电磁诊断:探索电磁信号在日地空间传输中的增强、衰减规律,揭示信号模式变换机制,完善电磁信号在日地空间中的传输理论,增强空间天气监测预警能力。

3、电磁器件的反向设计:以材料的电磁变换和探测性能为导向,优化设计具有优良电磁变换和探测性能的新材料,探索新材料对电磁波的调控机理,对新材料进行复合优化,研发新型电磁变换和探测器件。

五、近年来获得的成效

近5年来,实验室先后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98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项、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项目8项,获研究经费2350余万元。实验室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实现了大型仪器资源共享。先后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余项,为企业培养科技研发人才160余名,成立多家实习实践基地,输送各类优秀人才200余名。

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6项,其中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189篇,其中发表在《Phys. Rev. Lett.》《J. Am. Chem. Soc.》《Adv. Energ. Mater.》《Opt. Lett.》《Opt. Express》《Phys. Rev. A》《J. Geophys. Res.》《Astrophys. J》《Astron. Astrophys.》《Chem. Mater.》《J. Mater. Chem. A》《J. Am. Ceram. Soc.》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的论文32篇,影响因子大于3.0论文46篇,单篇引用次数超过50次的论文有18篇。

六、获批时间、获批部门

2017.2、河南省科技厅


版权所有:洛阳师范学院科研管理处 联系电话:0379-68618078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 邮编:47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