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平台 >  省部级科研平台 >  正文

河南省智慧旅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分类:省部级科研平台   来源:    发布:    时间: 2017-09-15   浏览次数:

   

一、科研平台概述

河南省智慧旅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旅游产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围绕国家智慧旅游产业发展重大战略任务及对技术进步的迫切需求,以智慧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研究为核心,促进智慧旅游模式的创新以及智慧旅游企业的技术升级,推进智慧旅游服务标准的制定,发展与完善智慧旅游全产业链,提供智慧旅游产业各企业间的横向信息共享平台和纵向业务协同平台,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业务协同,有效降低智慧旅游产业技术研发、推广示范应用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服务质量和增值服务效益。

“技术联盟”现有网络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等20余个,同时还配备了用于产学研专用的实验室8个,大型大实验室3个。

二、负责人简介

张永新,博士,副教授,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现任国土与旅游学院副院长。主讲《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测试》等课程。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1项、省部级项目4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7项。近三年来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检索论文5篇,EI检索论文9篇。为《 Signal Processing》、《Neuro Computing》、《Optik》和《JOSA》等国际SCI期刊审稿人。

三、科研队伍及人才培养情况

现有科技人员共5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2人、博士24人。先后与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中兴、惠普、中国电信、河南省旅游局等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建立了良性的合作关系。

四、主要任务和目标

1、主要目标

本联盟以旅游产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提高涉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宗旨,围绕国家智慧旅游产业发展重大战略任务及对技术进步的迫切需求,致力于智慧旅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其形成的产业链协作平台的技术研究,突破智慧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制约,促进智慧旅游模式的创新以及智慧旅游企业的技术升级,推进智慧旅游服务标准的制定,发展与完善智慧旅游全产业链,提供智慧旅游产业各企业间的横向信息共享平台和纵向业务协同平台,打通企业间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业务流障碍,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业务协同,有效降低智慧旅游产业技术研发、推广示范应用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服务质量和增值服务效益。

2、主要任务

(1)科技创新与应用

加强智慧旅游主体构架、技术支撑、标准化体系、运营模式理论创新应用,从不同空间尺度对智慧旅游发展模式推广与绩效评估进行研究,从企业流程再造、价值链重组等方面,实现智慧旅游大数据和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创新应用;加强智慧旅游服务(智能导游播报、给予地理位置的周边服务信息智能化和虚拟与现实360全景展示系统)、管理(行政管理智能化、应急调度指挥智能化)和运营(支付智能化和统计分析智能化系统)等产品的研发。

(2)平台创新及搭建

加强联盟单位合作交流,创建联盟的协作模式和协同创新机制;制定《智慧旅游产业行业标准》和《智慧旅游产品质量标准》。

(3)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壮大智慧旅游产业技术研究团队,争取五年内培养高端研究人员25人以上;培养本科生300人以上;通过理论讲授、现场示范、网络远程授课等方式培训高素质旅游企业技术人员10万人以上。

(4)联盟机制创新

智慧旅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面向智慧旅游产业技术研发、示范、应用、推广的公共平台,基于各种不同的市场需求,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各种不同属性的联盟,并探索相应的业务模式,寻求贴合行业特点,引领产业发展的特色模式。

智慧旅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要体现产学研合作属性等五种不同属性,有横向合作,也有纵向合作,旨在协调联盟各方,根据不同属性分别贯彻联盟的合作宗旨,并建立协同管理的模式,发挥1+1大于2的协同作用。

五、近年来获得的成效

近5年来,实验室先后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98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项、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项目8项,获研究经费2350余万元。实验室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实现了大型仪器资源共享。先后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余项,为企业培养科技研发人才160余名,成立多家实习实践基地,输送各类优秀人才200余名。

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6项,其中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189篇,其中发表在《Phys. Rev. Lett.》《J. Am. Chem. Soc.》《Adv. Energ. Mater.》《Opt. Lett.》《Opt. Express》《Phys. Rev. A》《J. Geophys. Res.》《Astrophys. J》《Astron. Astrophys.》《Chem. Mater.》《J. Mater. Chem. A》《J. Am. Ceram. Soc.》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的论文32篇,影响因子大于3.0论文46篇,单篇引用次数超过50次的论文有18篇。

六、获批时间、获批部门

2016-12-27、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版权所有:洛阳师范学院科研管理处 联系电话:0379-68618078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 邮编:47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