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展陈专家咨询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 党务政务公开办公室   阅读: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08日 10:28


3月6日上午,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展陈专家咨询会在我校成均楼B301会议室召开。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余杰、副局长郭志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洛阳丝绸之路博物馆馆长王军花等专家学者,我校校长梁留科、副校长潘留占,科研管理处、国土与旅游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文学院等相关部门领导专家现场参加咨询会。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楚小龙以视频形式参会。

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展陈功能定位、博物馆运营管理、馆内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的发展和应用、文创产品研发等方面内容进行研讨交流,充分探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展陈方案的改进意见。

河南省文化与旅游厅张飞博士发表了书面意见,楚小龙从展陈项目定位和展陈方案构思提出建议;我校教授、中国三彩艺术馆馆长郭爱和从博物馆的命名和展陈的效果提升等方面提出建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考古队队长石自社提出馆内展示主题要围绕漕运制度展开,并要充分体现出洛阳的独特文化;我校国土与旅游学院院长程金龙认为布展思路要以隋唐大运河的发展变迁为主脉络,以隋唐大运河全流域洛阳段特质为重点进行分版块展示。其他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发表了真知灼见。

潘留占在听取大家的讨论后提出,要努力克服隋唐大运河研究目前基础文献资料不足的因素,布展方案要以隋唐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为出发点,突出隋唐大运河全域的现状、隋唐大运河洛阳中心地位的体现这两条主线,确保方案制定的精细化和创新性,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梁留科做总结发言。他代表学校对洛阳市文物局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并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提出四个方面意见建议:一是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的命名对全馆内容的展示起关键作用,要根据两办的文件,规范化使用馆名;二是要坚持高精准定位,深刻挖掘大运河特别是隋唐大运河所蕴含的时代价值、精神内涵,将大运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把博物馆建成精品、珍品;三是隋唐大运河的演化是一个世界范围内全过程的演变,展示对整个世界范围内运河的演变过程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展示的主题要体现出运河之源、运河之全,通过处理时间、空间上的脉络,展现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四个方面内容,捋顺时空脉络结构和理论结构等方面关系;四是展览形式上运用时空隧道等独特形式,将隋唐大运河这种独特的巨形线性的文化遗产方式很好地展现出来。同时,他指出,要正确处理好运河中心与隋唐大运河全线、大运河文化与河洛文化、黄河文化之间、隋唐运河博物馆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序列、洛阳博物馆之都之间、博物馆文化展示与周围实物之间等四个方面的关系。他强调,要提升认识,理顺展示主线,设计好展示形式,全力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打造成“精品”和“珍品”博物馆,从而在全国博物馆占有一席之地。

余杰在主持会议时表示,本次咨询会的召开为洛阳市下一步完成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展示大纲、形式设计、内容设计等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撑,文物局的相关团队将会认真吸纳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借鉴交流成果,有效做好馆内展陈工作,努力把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打造成精品博物馆,得到社会各方广泛认可。

近年来,我校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遗产保护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隋唐大运河文化研究工作。为充分发挥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中的优势,我校成立了“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召开了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学术成果和政策建议,全国政协委员、校长梁留科参与全国政协委员调研形成的《关于推进大运河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被政协全国委员会报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我校和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大运河委员会联合主办 “大运河文化论坛”,为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撑;梁留科参加中国(洛阳)隋唐大运河学术交流会,并作了《隋唐大运河的价值及活化研究》主题报告,被《河南日报》刊登报道,充分体现了我校大运河研究的深厚基础和整体实力。梁留科校长在全国政协的提案和前期开展的工作形成的成果得到了被中央两办的文件采用,得到了学界和洛阳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全国政协在总结大运河的工作《人民政协和一条河》对梁留科校长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目前,我校正在承担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托的河南省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项目,旨在加强大运河文化艺术传承,活化利用大运河文化资源,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提升旅游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水平,规范文化和旅游市场环境,塑造大运河文化旅游系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