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打牢底色 铸魂育人 书写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奋进之笔”

2020年07月24日 19:26

我院于2016年11月正式成立,多年来,学院党委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等中央和教育部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引领学院发展高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政治建设  强化理论武装

学院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筑牢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师生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委充分发挥领头雁效应,学院领导班子率先加强政治建设、理论武装工作,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执行学院党委会议制度和党政联席会会议制度,强化组织建设和领导力量。

强化对师生的思想引领,开展了高规格、深层次、多形式的理论学习。先后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努力打造思政金课,协助学校遴选建设30门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师生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组织讨论、实践考察、理论宣讲等形式,进行深入理论学习;组织教师赴延安泽东干部培训学院、贵州遵义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研究研讨交流学习,承办了2018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教育部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集体备课网络培训,坚持每周组织教师参加国家行政干部学院周末大讲堂专题培训。邀请洛阳市老城区党委书记牛刚、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曲海滨等为师生上主题党课。

坚持立德树人 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

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八个相统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把“立德树人”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持续完善“知—思—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共同完成“传授知识”“启发思考”和“导引行为”的育人任务。着力推进“课堂革命”,打造思政课“金课”,融合“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助力思政课教学改革。遵循思政课“知--思--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制定实践教学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精心设计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利用课内外、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红色寻访等校外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举办了三届以“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汇报演出,受到师生一致好评。

通过改革创新,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思政课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院获批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教育部“精彩一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9门。教师获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竞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系列”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河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奖励基金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校级各类教学比赛26项。12位教师获得河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称号,教师主持省级教改项目15项、校级教改项目28项。

加强科研学科建设 为思政课提供强有力支撑

积极组织教师围绕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开展调研,组织教师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以科研促教学,获得丰硕成果。一是获批立项高层次项目多。2017年以来,学院教师共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和研究专项3项、其它各类省级项目16项。二是高质量著作和论文名列文科学院前茅。在教学工作量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学院充分发挥优秀人才和学术骨干的带头作用,2017年以来,学院教师在人民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13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动态》《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等重要核心期刊和报纸发表学术论文21篇。在《江西社会科学》《中州学科》等CS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8篇,其它各类学术期刊和报纸发表学术论文49篇。三是高层次获奖保持领先。2017年以来,学院教师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在学校各学院中名列前茅。四是学科平台建设取得突破。2017年以来,学院获批河南省二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个,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科技与文化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统战理论研究基地1个,校级一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1个,实现了学科平台质量和数量的双突破。

打造红色育人工程 营造红色文化育人环境

学院精心构建红色文化育人平台和育人体系,实施“1234”工程。“1”指“一课”,即公共思政课,要求思政教师在每次课堂教学中必须讲述一个红色文化的人物、事件和故事。“2”指“两个平台”,即“永信班”和“永信大讲堂”,以革命志士命名,聚焦优秀青年学生,培养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发挥永信班的辐射作用,加强以永信班学员为主体的更多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习,提升青年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引领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3”指“三支红色文化宣讲队伍”,即青年学生宣讲队伍、学管干部宣讲队伍和思政课教师宣讲队伍,根据教育和受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组织三支队伍深入宿舍、班级、农村、社区、企业、机关等地,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红色文化中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4”指“四大红色纪念馆”,即地方党史纪念馆、抗日战争时期援华国际友人纪念馆、“根在河洛”洛阳历史档案图片展览馆和刘少奇事迹展。学院充分用好四个纪念馆,营造红色育人环境,努力讲好红军的故事、共产党的故事、革命先烈的故事,引领青年学生坚定不移跟党走。

学院红色文化育人成果显著。3年多来,学院宣讲团共宣讲160余场,其中校内70余场、校外90余场。积极落实河南省“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高校”活动,完成讲座报告271场。学院红色文化基地等共接待来访师生和党员干部12000人,永信班学院累计讲解400余场。红色文化建设项目多次被人民网、共产党员网、中青网等媒体报道,在河南省校园文化成果展示中获二等奖,并在河南大学设展位展出。永信班培养了一大批理想信念坚定、综合素质高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暑期社会实践队连续受到团中央表彰;永信班理论宣讲团获河南省教育系统学雷锋先进集体等荣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开设的《永信青年讲述战“疫”故事》专栏,被人民网、光明网、学习强国平台等近20家媒体广泛报道,社会反响热烈。

万里乘风,青山路遥。回望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院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学校党委正确领导,学校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全院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未来五年是我院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学院党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加强内涵建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师范大学、谱写我院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