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1日,“《唐代墓志汇编三编》整理推进工作坊”在历史文化学院514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工作坊由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河洛古代特色文献整理与研究”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古籍出版社、西安碑林博物馆、兰州大学及我院老师、学生三十余人参加。
工作坊聚焦唐代墓志文献整理的基本问题与前沿议题,共分两场,上午为专题报告,下午为工作交流。上午的工作坊由我院副院长张鸿亮副教授主持。院长郭炳洁教授致欢迎词,她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我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以及教学、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在主题发言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赵超研究员首先回顾了自己自上世纪末参与墓志整理工作的经历,介绍了《唐代墓志汇编》及《续集》的成书历程与修订经验,强调了周绍良先生在该书编纂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展现了前辈学者筚路蓝缕的开创精神。上海古籍出版社胡文波副总编从出版角度分享了墓志文献整理的基本要求与未来方向,揭示了整理石刻文献资料的目标与重要意义,并介绍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历代碑志汇编丛书的大致规划。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刘琴丽研究员介绍了古代史研究所珍藏各类拓本的大致情况,特别是珍稀拓本的保存和整理情况,并介绍了她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珍稀金石拓本整理与研究”的推进情况。西安碑林博物馆副馆长王庆卫研究馆员探讨了该馆所藏名碑《石台孝经》上的君臣批答所反映的相关政治问题,指出对于古代石刻研究要从多元的视角,采用多学科的交叉互动,通过形制、文本、图像、宗教等角度来进行分析与研究。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吴炯炯教授结合自己团队整理唐代墓志的经验与困惑,重点分析了墓志整理中“正字”与“别字”的辨识与处理原则,指出古代文献整理规范化的路径与必要性。最后,毛阳光教授介绍了我院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收藏石刻的整理情况以及近年来流散唐代墓志征集与整理工作取得的新进展,重点介绍了《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肆·洛阳师范学院卷》《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四集》的编订进展。
下午的议程集中围绕《唐代墓志汇编三编》的编纂体例、具体进度、疑难问题解决路径及未来规划展开研讨。吴炯炯教授、王庆卫研究馆员、毛阳光教授分别介绍了各自团队的工作进展和遇到的具体问题,听取了胡文波副总编、本书责编乔颖丛的意见与建议,与会专家一起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胡文波副总编部署了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任务和编辑时间节点。我院伍纯初、李航、张汝等参加《三编》整理工作的教师与学生十余人也参与了讨论。
《唐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策划,周绍良、赵超主持编订的两部唐代墓志资料巨著。两书以史料价值高,编订体例完善,释读精审而成为唐代历史、文学、考古等领域研究者的案头必备书籍。202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启动了《唐代墓志汇编三编》与《四编》的编辑工作,计划集中整理10000方左右的唐志。我院教师团队及部分学生也承担了部分整理校订工作。此次工作坊旨在推进唐代墓志文献的系统整理与出版工作,借助《唐代墓志汇编三编》《四编》的编订,为学界提供整理水准更高,获取更为便利的唐代墓志史料文本。工作坊的举办重申了墓志整理工作的目标,精确了编辑体例,明确了工作进度与任务划分,解决了上一阶段遇到的问题,肯定了当前的工作成绩,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新的展望,鼓舞了参与者的信心,有力推动了这一重大文献整理项目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