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千祀飞名——千唐志斋藏宫人墓志书法研究》裴志强 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13-29710-5定价:96.00 元
千唐志斋作为我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集藏着古代2000 余方墓志石刻,其中尤以唐代墓志居多,是名副其实的“唐人档案馆”“石刻唐书”,更是一部“唐代书法演变史”。千唐志斋博物馆藏有45方宫人墓志,年代从唐高宗显庆五年(660)至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前后跨度77 年(其中一方无年号)。宫人即唐代王朝后宫的服务人员。这些人虽然服务于皇家系统,但大多地位低下,命运悲惨。对她们的身后之事,也大多草草了事,能留下一方墓志,实为幸事。而宫人墓志所表现出来的书法风格,虽然有的受到当时主流书风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主流书风的形成,也筑基于当时民间书风的基础之上,它们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影响与被影响的单一关系。它们所具有的书法风格,在不同时期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基本体现出唐代民间书风的演变过程,是唐代民间书法发展翔实的资料遗存,对于研究唐代书法的基本生态及整个唐代书法史都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从历史的角度讲,一部完整的书法史,不应该只是几个书法名家的历史,它包含当时书法发展过程中的所有层面。也只有对所有层面书法进行关注,才能真正了解当时的书法生态,才能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更何况,不同层面书法所具有的不同审美价值,对当代书法的发展和创新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通过和同时期其他主流墓志书法(比如王公贵胄、名门望族的墓志)的对比,还能凸显宫人墓志书法所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和二者在微观形态上的异同。唐代是一个重气象、尚法度的时代,并由此转化为一种洒脱奔放、恢宏宽博的浪漫主义情怀,这一点在诗歌和草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但这种时代审美并不能完全代表当时各个阶层的书法状况,书法史也不是几个人的历史,它应该是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宫人墓志书法就代表了当时社会底层的书法审美状况,它表现出唐代主流书法之外的另一种审美风尚,即质朴天真、自然野逸之美,与唐代“尚法”的审美趣味是大相径庭的。本书重点对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宫女墓志的书法进行研究,诠释它们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本书在重点研究宫人墓志书法的同时,还论及了唐代宫女的命运、地位、归宿及墓志志文程式化等相关问题,并对墓志志文中文字的错讹、武周造字以及“异刻”现象等进行了分析,从另一个侧面加深了对宫人墓志书法风格特点及其形成的理解。
目 录
第一章 千唐志斋及馆藏宫人墓志概述
第一节 千唐志斋简述第二节 馆藏宫人墓志概况第三节 馆藏宫人墓志书法的风貌第四节 馆藏宫人墓志中宫女相关问题一、宫女的地位及命运二、宫女的来源及归宿三、 唐代女官制度中的宫女四、 由宫怨诗看宫女
第二章 馆藏宫人墓志志文研究
第一节 墓志志文程式化及原因第二节 墓志志文中的武周新字第三节 墓志志文中的历史信息第四节 墓志志文错讹现象考查第五节 墓志异刻现象考查一、左方留白二、志尾挤刻三、年龄修改四、名号空刻五、葬期、年龄等漏刻六、刻写随意草率
第三章 馆藏宫人墓志书法风格及其演变
第一节 墓志书风及其演变时期的划分一、高宗、睿宗时期二、武周、中宗时期三、玄宗时期第二节 馆藏宫人墓志盖书风考察一、篆法的自由化二、用笔的行楷化三、线条的夸张化第三节 主流墓志观照下的馆藏宫人墓志书法第四节 馆藏宫人墓志书法的审美意义一、自然天趣二、稚拙野逸三、法与意
第四章 馆藏宫人墓志书法的“写意化”倾向与唐代浪漫主义书风结 语附 录 千唐志斋博物馆藏宫人墓志一览参考文献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