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洛阳人呼唤“河洛学”——首期“河洛文脉”论坛后记与香楸湾宣言

   

“根在河洛”,无容置疑!河图洛书就是河洛之根也无容置疑!

仅仅以“根”为自豪的洛阳人是否太固步?

在这炎黄之根早已勃发为华夏文明的灿烂星空中,如何去寻觅河洛文化的星系?如何去构建河洛文化的“银河”?

一、情怀与穿线:首期“河洛文脉”论坛的肇始

洛阳不缺做文化的企业家,但是专注于做河图洛书的企业家却了了。笔者常为他们的情怀、毅力、付出所震动,也为他们难以觅及的回报所心痛。

笔者也与洛阳河洛文化的大咖们有很好的来往,也深知他们赋予自身的学术使命就是光大河洛文化,光大洛阳,但也为他们的各自为战的辛苦耕耘所遗憾。

这两股力量是平行线,偶尔有碰撞,但鲜有对接。

最近一段时间来,笔者在与这两条平行线的游荡中触发一个善念:将致力于把河图洛书做成文创产品的企业家与河洛文化的大学者们进行撮合,形成市场派与学院派的“共振”,一道将河洛文化的“银河”,即“河洛学”绘画出来。

这个念头,得到了著名学者,洛阳师范学院安锋老师的瞬间响应。他立马与洛阳的客家联合会、河洛文化研究会、隋唐史学会进行沟通;笔者也立即与香楸湾洛书文化园,洛阳文化产业协会沟通。这五方全都无任何迟疑,短短几天就在客家联合会开了筹备会,形成了“一致行动人”。

水到渠成!

二、设计与诉求:提出“河洛文脉”的深意

将论坛命名为“河洛文化”虽然很“公信”,但却太泛化,也太常见。在百度上搜一下冠以“河洛文化”论坛的报道条目就有几百万之多。

我们的活动,为了不被这浩瀚如海的信息所淹没,更是为了我们的诉求:构建河洛文化的学科体系,即:河洛学,笔者将论坛名字定为:河洛文脉。

“脉”即为脉络,是一个体系。“脉”即为脉动,是一个生命力!也即:该论坛要致力河洛文化的体系化建构和活力的迸发。

没有体系,就不能称谓之“学科”。体系化的必要前提就是结构化。为此,笔者将长期以来思考的四大板块抛给了论坛:

第一,河洛文化的本体论(探讨其根源与基石);第二,河洛文化的认识论(阐明其知识体系以及认知自身与外部世界);第三,河洛文化的价值论(评价河洛文化在人类文化长河中的历史地位与功用);第四,河洛文化的实践论(河洛文化的具象化、市场化与产业化的践行)。

作为洛阳人,深知我们在这四大板块中的核心优势:“本体论”中有河图洛书;“认识论”中更有与河图洛书不无相关的太极说、易学、道德经、心学和理学等等;“价值论”中洛阳有4000多年的城市史,1500多年的建都史。离开洛阳,中国的历史画卷难以打开,历史教科书难以形成;“实践论”中有洛阳的五大都城遗址所展示的外在对称与内在均衡、现代洛阳的生生不息与文化企业的自我奋进。

况且,在这四大板块中,洛阳都有较为理想的带头人和响应者。

这不是一个空想的和弦曲,而是一个马上可以组建的交响乐团。

三、喜悦与畏惧:论坛观点综述

10月20日至21日,参加“河洛文脉论坛”的3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家集聚在毗邻著名的“洛出书处”的洛宁县香楸湾洛书文化园,几乎囊括了河南在此领域的绝大部分精英。

会议以沙龙形式进行。笔者作为主持人,首先阐明了对学术沙龙的理解:第一,无中心。即没有中心发言人,在学术探讨中,每一个学者的地位、观点都是平等的,倡导争鸣;第二,有中心。即都要围绕论坛的主题“河洛文化的体系化建构与‘河洛学’的学术推进”进行阐述,不要离题太远。

论坛如愿。大家无形式化的客套,直抒己见。归纳下来有以下几大方面。

1.河洛文化的研究已经到了“天花板”, 期许突破

1989年,河洛文化的研究由洛阳学术界发端。30多年来洛阳大部头的主要成果是:蔡运章主编《河洛文明论集》(1993)、徐金星、吴少珉主编《河洛文化通论》(2007),程有为著《河洛文化概论》(2007),薛瑞泽、许智银著《河洛文化研究》(2007),徐金星主编《河洛学与民族圣地研究》(2008),徐金星、郭绍林、扈耕田等著《河洛文化论衡》(2014)等。

从“论集”到“通论”和“概论”,从“研究”到“论衡”,从“主编”到“专著”是一个合乎学术逻辑的过程。但是,由于各自成书,无相互之间目标性建构,所以,难以规整为体系,不能作为“河洛学”的初始面目出现。

“天花板”横亘在我们头顶上,亟待突破。

为此,会上有学者提出了如此的体系化设想:河洛学的对象、地位与意义→发展的历史线索→与同期文化的联系→河洛文化的分支→对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的影响→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可以说,这是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有内在统一性的体系设想。

2.河洛文化到“河洛学”是质的上升,成果要集成,研究面要拓展

洛阳近20年来体系化研究没有大的进展,成果多见于碎片化的论文,应以在我们河洛故土上产生的炎黄二帝为代表的血脉之根为主线,展开系列化研究,以便于成果集成。

在此过程中要拓展研究面,要研究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的相辅相成。也要研究河洛文化与民族圣地、国家制度、社会法制与公益、城市规划与地名文化、水经注等。

3.要降下身段,化解“高冷”,致力于平民化和青年化

河洛文化的推广、河洛学的构建,要走出晦涩难懂的“玄妙之屋”,要能够故事化或者大白话。让文化不高的人一听就懂,懂的人一听就有震动。通俗化就是大众化、大众化就是平民化,平民化就能形成主流意识,就能将文化资源转化成经济动力。

特别是要致力于青年学者的培养,致力于青年兴趣者的群体形成,以解决队伍断档和公众基础塌陷等问题。深入浅出是关键!

大道至简,化解“高冷”,至关重要!但也是最难。

4.要用宽广心态,笑应挑战

洛阳在当前面临的文化挑战主要有:冠于地名,展开的地域文化之争;基于认知、观点的学者之争。可以说,洛阳的声音在式微,周边的浪潮在澎拜,洛阳人在河洛文化领域的“气势”在走下坡路。这与洛阳文化研究和文创产品的“失位”有关,必须反省自身,另辟蹊径。

洛阳如何能够笑应挑战,有学者提出:拒斥帝都自居的排外心理,要用宽广、包容、融合的心态视之,要用开放的平台来进行平等的互动与研讨。要用构建“河洛学”的重任来凝聚力量,一道前行。

5.行政派、学院派、市场派的“派对”

本次会议人数不算多,规模不算大,属于民间发起与主办,没有行政级别。但是,在各抒己见的氛围中很自然地呈现出:行政派、学院派和市场派这三股“清流”。

行政派主张的是与国家的文化战略与当前政府推出的文化说法相合拍;学院派还是热衷于不同观点的考证与对错;市场派则十分焦虑于洛阳河洛文化的资源如何形成经济竞争力。

行政派是政治挂帅、学院派是读万卷书,市场派是行万里路。三者是复合因果,纵横建构,都不可或缺。

呼声较高的是:文化落地至关重要。否则文化就成为象牙塔,年轻人进不去,市场不进去。河洛文化必须要市场化。

对此,有学者提出:洛阳的河洛文化的市场化可以走出三条路:第一,以唐诗为旗帜来让爱好者云集洛阳的唐诗之路;第二,以东方丝绸之路为纽带的,让以货易货的国际贸易中心再回归洛阳;第三,以河洛文化为召唤的,让数以亿计的河洛郎、华侨都来洛阳寻根问祖,形成一年四季朝拜云集的文化大典。

在这些活动中,以河洛文化的产品化为诉求的洛阳文化企业,可以形成“邦联”,相互引流,相互提供优惠。像江浙一带的企业家那样,组建共同的商会,形成对内的补台,对外的协同。

6.确定固定会址,组建学术团队,定期开展体系搭建与专题研究

会议确定了香楸湾洛书文化园为“河洛文脉论坛”的固定会址;确立了“河洛文化的体系化建构和‘河洛学’的学术推进”的使命;确认了以“根”字为源的会议图标;通过了“河洛文脉论坛”香楸湾宣言;商议了组建N个学术团队,探讨“河洛学”学科体系的搭建,并在体系的框架内开展分项研究。

特别是对于洛阳所拥有的河洛文化的文化优势如何转变为经济动能,如何为文化企业创造效益,要进行先行研究。

说句实在话:通向上述目标的道路很难。难的是要用“集团军”来作战。就我个人观点来看,仅仅有激情是远远不够的,对预期确实很畏惧。

四、“河洛文脉论坛”香楸湾宣言

全文如下:

“河洛文脉论坛”香楸湾宣言

由洛阳客家联合会、洛宁香楸湾洛书文化园、洛阳河洛文化研究会、洛阳文化产业协会、洛阳隋唐史学会等发起的第一期“河洛文脉论坛”于2023年10月20至21日在洛宁香楸湾洛书文化园举办。经过20多位专家学者的共同探讨,形成以下共识: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河洛文化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延续至今的河洛地区文明发展的瑰宝, 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她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和主干,在炎黄文化形成与发展中具有历史核心的作用。

国家高度重视河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020年6月3日文化和旅游部批复同意在河南省洛阳市设立“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河洛地区的学者们有责任、有义务将河洛文化的体系化建构和“河洛学”的学术推进作为使命,在探讨河洛文化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首期论坛的发起者,我们谨向大家宣布:我们将建立持续性的论坛机制以凝聚学术力量,将在“河洛学”研究方面形成学术号召力,将在传承河图洛书文明之光,光大河洛文化的现代价值等方面前行,助推洛阳早日成为国际人文交往中心。

结束语:一个行业,都有约定俗成或者官方制定的行业标准,这个标准往往都是行业里面的“老大”所为。“河洛学”的学科体系也是同样。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第一道曙光,也是中华文化的主干。洛阳在河洛文化的研究中已经坐在了席位的前排。

河洛文化的体系化若在其他地区形成,我们会是一种何样的心态?

(特别感谢新华社客户端、河南日报客户端、大河财立方、洛阳日报、今日头条对这次会议的关注和报道)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席升阳,哲学硕士、教育学博士,河南科技大学教授,洛阳市国土空间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洛阳黄河战略规划评审组组长,洛阳十四五规划评审专家,洛阳市地方金融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心通知

特别推荐

more出版专区
河洛文化数字图书馆
河洛文化数字图书馆
河洛文化数字图书馆
特色网站
艺术河南
艺术河南
艺术河南
艺术河南
特色课程
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
more视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