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常庆祥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每当我读起这首《己亥杂诗》时,我的记忆里就会浮现一个人的身影,那就是一颗常亮在夜晚的“星星”——张姣云老师。
春天的夜晚,很温暖,不像夏天一样炎热,不像秋天一样萧瑟,不像冬天一样寒冷,几棵柳树透过路灯探出了影子,于是淡淡的萧瑟便也夹杂了春日的温暖,坐在桃园的石桥上,我看到了,看到了一颗“星星”。
那颗“星星”在安静的夜晚,让我产生了好奇。它是什么?是一盏灯么,还是谁忘了关了它么。我走了过去,四周都是安静的,只有那扇门里头有着轻微的声音,我听到一位严厉但又透着温柔的声音,我假装路过的过去看了看,是一个背影,一个不怎么宽阔但很威严的背影。
她在打电话,但手上也没有停的写着些什么。后来,我从我的朋友哪儿了解到那天的那个人是原法学与社会学院党委书记张姣云老师。本来,因为一些白天发生的事情,没有动力的我,觉得其实什么事情都不算什么。有人一直在努力着,努力着,而我还年轻,怎么能自暴自弃呢。我应该向这位老师现在的我们是新世纪的光芒,我们拥有着初升太阳般的活力,我们拥有比四十年前更先进的科技,更先进的生活条件,我们也拥有更好的学习的条件,我们应该更努力的去学习呀。
张姣云老师,她从教了30年余年,作为原法学与社会学院党委书记,她看上去很严肃,但其实很和蔼可亲,有一头乌黑油亮的头发,又浓又密,中等身材,笑起来非常的漂亮。虽然,我不曾被张老师教导过,但我一直钦佩着她。因为一些缘故后来又几次路过张老师的办公的地方,每次路过都能看到在办公室里亮起的一颗“星星”。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30年的从教经历,让张老师身上凝聚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张姣云作为我们教师的代表,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行为世范的“良师”;致力教学科研、因材施教,做学识渊博的“名师”;潜心立德树人、关爱学生,做学生爱戴的“恩师”;勇于担当作为、敬业奉献,做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师”,我们的学校如今的发展,凝聚着广大教师的无私奉献和辛勤汗水。每天,您匆匆的脚步,总是奔波往返于事业和家庭之间;每天,您忙碌的身影,总在需要的工作岗位上演绎精彩。
张老师,也许你不认识我,但你深深的影响我,每次当我不知道方向时,我总是想起那夜晚的“星星”。你脸上的皱纹,刻着岁月的记忆,用劳动的苦辣酸甜,打造酿成玉液琼浆;你那双眼睛,藏着智慧与聪明,所有困难踩脚下,顶天立地无限风光。
夜晚的星空是如此的浩瀚,如此的壮阔,星星密布在夜空。满天的小星斗,他们尽着自己的力量,把点点滴滴的光芒融会在一起,虽然不如太阳那么辉煌,也不如月亮那样清澈,皎洁,但它们努力地把光也洒到了人间,把大地变成了一个充满着无限可能的世界。
张姣云老师她是主持学院党委全面工作,负责组织和干部管理、统战工作、党风廉政、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法学系、党委秘书。我曾有机会听过张老师在党课中的讲解,仍记得张老师用当前大学生逐渐西化的真实事例教育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不要盲目跟从。同时您希望我们多看名著、诗词等文化典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继承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我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深入地了解党的宗教政策,体会到入党的正确性,提高思想认识,我也会为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做准备。
我在洛阳师范学院,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不愧于我心的教师,张姣云老师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筑民魂。要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昂扬的精神状态、更执着的事业追求,积极投身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为洛师和洛师人的美好未来不懈努力,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师范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共同创造洛师的新辉煌。
我的内心澎湃激昂,我相信张老师即使可能一直不会知道,有人曾在晚上从背后看过她,甚至会把她当成一盏明灯,但我知道,她是我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