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 赵艺丹
一个炎炎夏日的午后,刘玉来教授的家中,伴随着窗外聒噪的蝉鸣,他的话语如清泉般潺潺流出。这样一位教育者,坚守教育领域近40载,陪伴着学校从专科到本科,再到有了硕士点,面对教育领域的种种挑战,他从未退缩,坚定推进改革,退休后依然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深耕不辍。究竟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他又在追寻着怎样的教育理想?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刘玉来教授,让我们一同聆听他的教育故事,感受那份对教育深沉而炽热的爱的来源。
求学路上师恩难忘,以德传薪
“我的教育之路,源于那些曾点亮我人生路途的恩师们。”刘玉来陷入回忆,眼中闪烁着感激之光,“正是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坚定了从教的信念,决心不仅传递知识,更要传承师德,关爱每一位学生。”谈及踏上教育征途的初衷,他精神一振,仿佛回到了那个青春洋溢的年代,“我至今难以忘怀,河师大入校的第一天,德高望重的周守正教授,在院系领导的陪同下,亲临宿舍看望我们这些新生。周教授虽年事已高,步履蹒跚,但他的眼神依旧犀利而温暖。他与我们亲切交谈,询问我们的家乡、兴趣与梦想,那份对学生的真挚关心,让我深受触动。”那份铭记与启迪,如同种子般,在刘玉来年轻的心中悄然生根发芽。“从那时起,我便立下志向,要成为一名像他那样的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多年来,他也始终坚守着那份初心,践行着“四有”好老师的品质,成为无数学生心灵的灯塔。
奋进不辍,引领教育不断前行
“志存高远,目标就必须高远,这不仅是激励自己的格言,更是我融入教育实践的指南。”刘玉来的话语掷地有声。回忆从教之路他感慨万分:“有目标,坚持不懈是这一路的关键。”为了适应岗位需求,工作之余,他争分夺秒地提高自己,将学历从本科一路砥砺前行提升至博士。担任商学院院长后,学院在他的带领下,也在不断突破,从 600 余人的小学院发展到 2700 余名学子的大学院。
在教育教学中,他更是坚持“教师必须走在相关行业的前沿”。据他透露,每次看电视新闻、阅读简报、听人聊天时,他和夫人都会随时摘录精彩内容,为教学积累素材,也会主动接触行业的成功者,通过交流积攒课堂案例。书房里堆积如山的手写教案,见证了他的用心与付出。他深知教育需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十多年前他就提出:“过程评价改革是必经之路,我们要不断尝试、完善评价方式。”在当时以传统期末考核为主的背景下,每次新的尝试他都要向学校交一系列的申请材料。这给他繁忙的工作平添了不少任务,但他从不放弃,最终他的过程性评价在教师中得到认可和普及,他所带领的教师团队也获得一系列教改成果。
刘玉来更是一位创新领路人。他在教授《市场营销》课程时,直播这一形式刚刚兴起。他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尝试将直播引入课堂,“实践出真知,我想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市场的脉动。”他的课生动新颖,深受学生喜欢。
以身作则,关心青年全面发展
“以身作则、潜移默化,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谈及年轻教师以及学生“躺平”现象时,刘玉来神情严肃,语重心长。一旁的夫人自豪地给我们分享了刘玉来准备考博时的小插曲。他非常关爱学生,经常邀请家境贫寒的学生到家吃饭。那几年同学们就经常看到厨房中边做饭边背单词的刘老师。这成为学生们口耳相传的佳话,感染和激励着大家刻苦学习,他爱读书、勤做笔记的习惯,也被学生们积极效仿,而且效果显著。当年75人的专科班级,目前有5人博士毕业、17人硕士毕业,且还有更多人仍在学历进阶的路上奋进。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高度责任心!”回忆起自己担任了近20年支部组织委员时的经历,他讲到:“我们必须确保发展的每一位新党员都是优秀的,都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都经得起各种考验。所以发展党员必须投入极大的精力和热情,而且每个环节都要严格”“现在发展的党员,过程培养和细节考核还是不够精细,质量还有待提升,你们得反思!”他告诫同行的老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我们的责任,不容忽视!”他的话语铿锵有力。
退休不褪色,余热映晚霞
“学生的成长,是我作为老师最大的精神财富。”每当提及学生,他眼中总流露出隐隐的自豪。“每每接到学生电话报来喜讯,都是我作为老师莫大的幸福。”37载教育路,刘玉来的学生逾万:从高校讲台到政府殿堂,从脱贫战场到边疆建设,他的学子如同漫天繁星,点亮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我最珍贵的回报。”他微笑道。
退休后,他依旧心系教育公益。“教育没有尽头,奉献本身也是收获。”目前他仍担任着河南省青年创业导师、洛阳市863创业导师等职务,持续为有创业梦想的青年学生提供指导。
业余生活中,他加入了一个家长热线,还时不时到电视访谈节目中露露脸,为陷入教育疑惑的家长朋友们答疑解惑。“教育是个大工程,方方面面都要注意到”。最近,刘玉来正为家乡的四名孤儿学生奔走,他多方联系寻求帮助,希望能为他们筹集学费、生活费。“我要尽我所能,使他们能够继续学业。”他说做这些仅是因为他深知教育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性,他不愿看到学生因贫困失去教育机会。他心系学生,秉持着“要一心扑在学生上”的信念,希望用自己的爱和关怀为这些孤儿点亮前行的道路。
三十七载育桃李,万千英才承雨露。刘玉来教授扎根教育沃土,以智启人,以德育人,努力耕耘,赢得芝兰四季吐芬芳,坚守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正如他自己所说:“教育没有尽头,只要愿意奉献,就永远有你发挥作用的地方。身为教师,你必须时刻思索,你的根源在何方,又将迈向何处。”这是他教育征途的真实写照,更是他对未来教育者的殷切期望……